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人熱衷金融市場 腦神經研究此其時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十七日專電)鑑於參與金融市場「豪賭」的人越來越多,理性存錢以防萬一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在動腦筋如何投資獲利。美國的腦神經科學家說,開創一門叫做「腦神經經濟學」的學科,此其時矣。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這派腦神經學家正忙著掃描做經濟決定、以物易物、競爭、合作、跳槽、處罰、參加拍賣、賭博等,計算下一步經濟動作的人的大腦,看看每一種經濟行為背後,腦神經和腦部化學物質的變化情形,然後以經濟學家最愛的數學語言與方程式表現出來。

目前為止,這門新學問發現:

--腦神經系統靠「直覺」和「情緒」做短期的預測,以過去的經驗拿來和現在的情形做比較。

--腦部需要用一種方法去比較和衡量人、事、物、記憶、內心狀態和別人的需要,才做出選擇。可是,腦部不是靠金錢的數字來對每件事「賦予價位」,而是靠神經傳導器活動的速率,也就是杜巴明 (dopamine)等化學物質活動的頻率。新奇感、錢、麻醉劑(古柯鹼等)、一頓美食或一張漂亮的臉龐,都可能引發杜巴明電路或快或慢的行動,至於對某一項獎勵,會激發多少數量的杜巴明產生,則要看過去的經驗和個人的體質。

--腦部某些特定的電路專門管一個人如何衡量獎勵或處罰,以及如何分配注意力,譬如犯錯或表現不好時,「環狀前區」 (anterior cingulate)會有所反應﹔某些神經科學家說,登記得失(不論是否屬於錢財方面)也在這區。腦部有個叫做「內陸區」 (insula)的小地方專司身體的感覺,評估要不要信賴別人提供的生意機會,就靠這部份。一個人還不自覺到作決定之前,腦部這些部位就已開始工作了。

報導引述神經科學家伯恩斯(Gregory Berns)說,腦部對意想不到或無法預測的獎勵,反應特別靈敏。不確定性很高的時候,例如賭博的情況,腦部會產生很多杜巴明,甚至會上癮。

研究人員說,經濟經驗會改變一個人的期望,例如,只期盼得到十塊錢而得不到半毛錢的話,比期盼九十塊錢也得不到半毛錢,心裡要好受些。

研究也發現,腦部會自己整理出「事態」模式,然後自我陶醉,認為最近出現的事例即足以作為預測長期的根據。例如,丟銅板連丟三次都是正面的話,許多人都會預測第四次該是反面了。如果某一張股票連兩季表現優異,股民們就會預期它會繼續有優異的表現,結果,這種直覺導致許多人產生錯誤的信心,忍受不該忍受那麼久的的長期損失。

經濟學家羅文思坦(George Loewenstein)認為神經科學可能增加我們對各種經濟行為的了解。「人們在強大的情緒或衝動的影響下,時常做出和自認為對自己最有利的事完全相反的事情」,他說。

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只限於個人或少數人的腦部測試,不過研究人員已經計畫陸續推出更大型的腦部掃描試驗,看看大家在從事經濟遊戲時,腦部有何變化。

股市就是數以百萬計的腦袋種種決定的總反映,因此股市泡沫如何形成,泡沫為何破碎?或者股市明明跌跌不休,為何仍有人不怕賠錢趕著進場?或者減稅政策對民眾的經濟行為有何作用?種種謎團,有朝一日或可從「腦神經經濟學」得到答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