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夏滴翠著書談三峽工程搬遷利弊

【大紀元6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6月26日報導)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由於對生態環境和文化造成的影響以及需要搬遷上百萬人等原因,在國內外都引起很大的爭議。不過,經常和庫區移民進行接觸的觀察人士說,雖然很多人的生活因為三峽大壩的修建而被擾亂,但是他們對被迫搬遷並不都持反對態度。

*搬遷移民113萬*

三峽工程是世界上建築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除了對長江沿岸的生態環境可能帶來巨大的影響之外,三峽大壩要淹沒長江沿岸的十幾個城市和數以百計的鄉鎮,以及無數的文化古蹟。另外,這項工程還需要搬遷113萬移民,是世界水庫發展史上移民最多的建設工程。因此從93年開始動工以來,三峽工程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美國哈佛大學亞洲中心的執行主任夏滴翠曾經是美國駐華外交官。20年來她經常在長江上旅行,非常熟悉長江沿岸居民的生活。她剛剛出版了一本題為《在洪水來臨之前:消失中的長江三峽的世界》的書。

*庫區生活影響*

星期三晚上在亞洲協會的一個講座上,夏滴翠除了介紹引起爭議的三峽工程的歷史以及三峽水庫水位升高到135米後所出現的最新發展之外,集中討論了三峽大壩對庫區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夏滴翠說,三峽大壩無疑嚴重擾亂了被迫搬遷的移民的生活,而且政府在安置移民過程中也存在違反人權、腐敗等問題,但是不同的人對被迫搬遷有不同的看法。夏滴翠說:“我認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最大的區別在於城市居民和農村人口之間。對於城裡人來說,他們必須出錢購買新修的房子,但是全國都是這樣,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可以選擇要買的房子。”

*搬遷城鄉差別*

夏滴翠說,雖然人們報怨這些房子太貴,政府的補貼不夠,他們必須要搬遷,到處亂糟遭,學生沒有及時上學等諸多後勤方面的問題,但是從總體上來說,沒有什麼城裡人報怨搬遷,因為他們的生活雖然受到了一些干擾,但是其他方面基本上仍然照常,而且這些乾淨整潔的新城市,與以前擁擠、雜亂不堪的舊城相比,生活和生產條件都大為改善。但是,對於生活在農村裡的人,情況要複雜得多。夏滴翠說:“在鄉下,人們的生活受到的影響要大得多。在搬遷過程中,他們自己的決定權要小得多。對他們進行的搬遷有各種方式。最初的想法是把他們就地搬遷到地勢更高的地方。但是很明顯,這樣做的話,沒有足夠的可耕種的土地。因此採取了好幾種方案。一部分人可以把原來的房子拆掉,搬到地勢更高更遠一點的地方。另外一些整個村子則被安置到很遠的地方。還有25萬人被安置到上海和福建等地。從理論上來說,他們有權說不。但是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這樣的權力。”

*給下一代希望*

夏滴翠說,還有一些人被安置到附近的重慶和萬縣,得到一些安置費,但是政府並不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因此他們自己得在城裡找工作,而對於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只會務農的農村人來說,這些地方根本沒有什麼工作可做。夏滴翠說,這些移民在看待搬遷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知道,他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改善,但是覺得這可能會給他們的下一代帶來一些希望。夏滴翠說:“這就像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一樣,他們說,他們來這個地方是為了他們的孩子。他們說,這會毀掉我的生活,在今後的15年時間裡,我將生活在貧困之中,但是我的孩子能夠去一個好的學校。”

由於三峽工程存在的爭議,在工程動工之前,中國國內一度出現了比較大的反對修建三峽的民間運動。夏滴翠說,這些人現在更多的把注意力轉移到讓大家了解三峽工程中存在的污染、官員貪污、挪用移民資金等各種問題,發揮監督的作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