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休閒

世界珍稀羅德威纖孔菌 現身科博館

【大紀元7月6日訊】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園區內一棵鳳凰木樹幹上,五年前發現一株土黃色的多孔菌,經將標本寄到國外鑑定,證實是羅德威纖孔菌,這種菌僅於一九四五年在澳洲昆士蘭的榕屬植物發現過一次,現身於科博館的這株真菌是人類的第二次發現,相關資訊無從得知,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及探討。

科博館植物組研究員吳聲華表示,一九九八年八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西屯路駐警處門口旁一株鳳凰木樹幹上,發現一株土黃色的多孔菌,經他將標本寄給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鑑定,獲知這種菌為羅德威纖孔菌(Inonotus rodwayi),屬於擔子菌的多孔菌類。

吳聲華說,令人訝異的是這種真菌僅於一九四五年在澳洲昆士蘭的榕屬植物Ficus infectoria發現過一次,標本於一九五七年發表為新種,現保存於英國邱園植物標本館。現身於科博館園區的這株真菌是人類對它的第二次發現,十分稀有。

吳聲華指出,這種真菌體型不小,卻是稀有的種類,全世界僅在澳洲昆士蘭及台灣科博園區有發現,屬珍稀瀕危真菌種類。因為這是人類的第二次發現,所以還沒有被研究的資料,至於是否有毒或何處是它的原產地、怎麼來到博物館,目前都無從得知,還有很長研究的路要探討。

科博館曾由這株真菌取得了世界上僅有的活菌種,於科博館以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菌種中心妥善保存。科博館曾對它進行了培養研究,結果刊登在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發行的「台灣潛在食藥用真菌培養彩色圖鑑」一書中。由於同屬的類似種報導有藥用,這種是否也有藥用價值的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科博館表示,這株真菌的子實體近幾年夏天在園區的這株鳳凰木樹幹長出,生長期大約一個月,今年大約在六月底長出,目前約成人的手掌大小,估計最大還可再長一倍,科博館已在樹幹附近作圈圍,並會豎立解說牌,希望民眾一起觀察它的生長,並呼籲大家一起來保育珍稀的自然資源,不要碰觸及破壞它。(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