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居庸關

【大紀元訊】居庸關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縣境內,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關口,以險峻著稱,被譽為長城三大名關之一。居庸關有南北兩口,南邊的就是今天的南口鎮,北邊的關口就是八達嶺。「居庸」一名始稱於秦代,相傳因秦始皇「徙居庸徒」(傭工)到此修築長城而得名。三國時名西關,北朝北齊時稱納款關,後來改為居庸關。

現在我們見到的關城建於明朝初年,是元末明初跟隨洪武帝朱元璋開創江山的名將徐達親自督建的。居庸關關城所在的山谷長達20公里,山勢十分陡峭險峻,因此自古就有「絕險」的稱譽,與其北面的八達嶺一樣,都是是北京西北的門戶。明代把全國的軍隊都編在衛所,就是所說的衛所制,明朝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居庸關在對東北女真人的防禦中就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在居庸關關城也設有衛所,並派重兵把守,還統轄附近長城沿線的守軍,看守北京西北的門戶。

  

居庸關關城的中心有一個過街塔基座,名雲台,雲台建於元代至正五年(1345年),台上原來建有三座喇嘛塔,後於元末明初時毀壞。雲台用白色大理石砌築而成,台的平面呈長方形,底長26.84米,寬17.57米,正中辟開一個石券門,門道裡可以通車馬;台頂四周的石欄杆、望柱、欄板和外挑龍頭等,都保持著元代的建築藝術風格;券門和券洞刻有四大天王、像、龍、蟒神、金翅鳥等浮雕圖案,並用梵、藏、蒙古、西夏、維吾爾、漢六種文字刻成《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等,這種以石塊拼接而成的大型浮雕,在古代雕刻藝術中極其罕見,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從這裡登高遠眺,放眼望去,林木蔥籠,碧波翠浪,景色優美,因此這裡自從金代起就有「居庸疊翠」的美譽,還被乾隆皇帝親筆題列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一。

──轉自《世界旅遊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