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北京猿人化石下落之謎

【大紀元9月14日訊(中央社記者張瓏台北十四日電)近年考古之風日盛的中國大陸,將於九月下旬公開展示世界僅存的兩塊「北京猿人」頭蓋骨殘片。曾經長埋地下五十萬年的北京猿人化石,是中國考古最重大的發現,它的發現過程,以及二次大戰期間運送出國過程失蹤,被視為世界之謎。在北京周口店即將展出僅有的殘片之際,大陸古文物的保護、北京猿人下落之謎,再度引起關切。

北京人是在中國地區發現年代最久遠的猿人化石,時間可追溯至五十萬年前。發現化石分成數個階段,參與其中的包括對歷史以追根就底為志業的中外考古學家。

最早觸及北京猿人考古的學者是瑞典籍著名的地質學家安特遜,他於一九一四年應聘到中國大陸,擔任袁世凱政府的礦政顧問。他在中藥店中發現一種被稱為龍骨的藥材,細看之下,是一種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龍骨來自北平房山縣周口店附近的龍骨山。當時,他隨即隻身到龍骨山小規模發掘,結果挖出三種動物化石。

之後的幾年,安特遜告訴其他一些考古學者龍骨山的訊息,帶動一些學者加入挖掘工作,他們陸續發現了更多動物化石。直至一九二六年,當外國學者整理過去所發掘的動物化石時,無意中發現一塊化石是古人類的牙齒化石,一時之間,周口店成為中外考古界注目的焦點。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周口店辦事處主任斐文中,發現了所有中外學者都期待已久的第一塊古人類的頭蓋骨,當時這位二十五歲的中國考古工作者,頓時成為世界考古界的焦點人物。

一九三四年,斐文中辭去周口店辦事處主任職務,準備前往法國留學,接替他的就是後來被稱為北京猿人之父的賈蘭坡。同一年,德國古人類學家魏瑞敦應聘到中國,主持新生代研究室的考古工作。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賈蘭坡從技工張海泉挖到了一塊碎骨判定是人的頭骨,並繼續向下面及四周發掘出耳骨、眉骨及各人頭組件的碎骨,經過修復、烘乾及粘貼,組合出一個五十萬年前的古代人類|北京猿人,之後在古人類學術領域統稱為北京人。

幸運的是,賈蘭坡在當天再發現了另一個頭骨;十一天之後並發現第三個頭骨化石。雖然發現的化石都相當破碎,但消息很快遍傳世界考古界,認為是考古學上的重大突破。

但是,當時中國大陸局勢已非常緊張。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中國全面對日宣戰;一九四一年日本引爆太平洋戰爭,美國加入戰局。局勢的混亂使魏瑞敦決意離開中國,前往美國任職歷史自然博物館。他恐怕北京人化石在淪陷區安全成問題,因此經當時中華民國行政院長翁文灝批准,以官方名義委託美國駐華大使詹森,將北京人化石運往美國。

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詹森將化石交美國海軍陸戰隊運往秦皇島,然後轉乘租作運兵船的哈里遜總統號運往美國。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哈里遜總統號在長江口外被日機炸沉,負責運送化石的軍醫費里被俘,化石從此失去蹤影。曾埋藏地下五十萬年的北京人化石,前後出現五年便從人間蒸發。

關於北京人化石最新的消息是,前幾年一名日本老兵中田光南表示,一九四六年一月,他曾在岳父遠藤家中見過北京人頭骨。中田還說,他岳父可能恐怕在戰後遭到搜查,因而將頭骨與他夭折的幼子一同埋在墓穴裏。

周口店人遺址博物館將在下週展出的北京人頭蓋骨,不是賈蘭坡在一九三六年發現的的化石,而是一九六六年五月,裴文中再次發掘出的兩塊頭骨殘片。但是根據考古專家發現,這兩塊殘片奇妙的能與一九三四年及一九三六年發現的第五號頭骨的兩塊顳骨模型,合併成近乎完整的中年男性的頭蓋骨。這是目前世界考古學界研究北京猿人的主要實物證據。從第一片北京猿人化石面世至今已有七十四年,但是北京人頭骨失蹤至今不知去向也已超過六十年,它的發現與失蹤都是人類歷史上的巧合。面對北京人化石的緣起緣滅過程,中國大陸考古界除了著重向下挖掘探底的工作外,思索如何妥善保護考古文物,應是更重要的課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