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過年壓力症候群 預先模擬情境可增加抗壓性

【大紀元1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怡君台北十六日電)放年假不是每個人都能快樂以對,也有人備感壓力尋求協助,台大醫院精神部醫師吳佳璇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過年壓力一族需要家人的體諒與協助,對壓力來源的情境模擬可以增加抗壓性,有病史的民眾則可預先到醫院拿藥以備不時之需。

吳佳璇說,心理學界早在一九六0年代即指出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件都會造成壓力,因此有「生活壓力事件平衡表」出現,假設配偶死亡事件所產生的壓力為一百分,一般人認為應該沒有壓力的聖誕節,卻也可能因為擔心沒有人共渡佳節等因素等對人造成二十分的壓力。

中國人過年團圓也是考驗個人人際關係的時刻,吳佳璇說,因為年假人際互動頻繁,不乏情緒焦慮的個案求診,從老人家不適應家庭突然吵雜的情緒困擾到媳婦害怕回家面對公婆都有;有些焦慮症患者從放假前一星期即開始失眠。

對年假症候群,吳佳璇說,過年期間自殘或是情緒不穩掛急診的病例數甚至超過平常,因此一些大型醫學中心都已有二十四小時的看診人力配置,不過,還是建議有病史紀錄的病患家屬,可以提前陪同病患到醫院看診拿藥,以防萬一。對一些預知會發生的衝突或壓力事件,吳佳璇建議,先「彩排模擬」情境,降低壓力引爆指數,例如做人媳婦者害怕面對公婆,就可以與先生事先討論一下事件處理態度,只要家人願意力挺陪伴,很多焦慮可以先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