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透視中國:五千官員遭問責

【大紀元10月12日訊】(BBC中文網中國事務撰稿人江迅10月11日報導)引咎辭職」是一個遲到的信息。政府官員在任職期間工作出了問題,理所當然應承擔責任。過去常常用「交學費」來搪塞人民,現在須檢查失誤中應承擔的責任,然後引咎辭職向人民謝罪。

今年以來,中國官員引咎辭職風潮刮起,至9月,至少已有5000多名各級官員幹部被「問責」,人們稱之為「問責風暴」、「問責革命」。這是中國大陸官場新的政治文化。它正在衝擊太平「官念」。「官員問責」給中國大陸4000多萬各級幹部的仕途平添風險,令為官變成一種高風險職業。許多官員表示,現在的官難做了,十六屆四中全會要加強執政能力,這官更不容易當啊。

『一票否決’

上月在浙江省採訪,聽到幾則官員遭問責的事。今年2月15日,浙江省海寧大火,40人死亡,11天後,剛剛正式出任市長的張仁貴遞交辭呈,辭職後返回浙江省嘉興市居所,賦閑至今。對此,不少海寧官員大發感嘆。一位政協官員說﹕「陞遷憑政績,處罰看責任,這是慣例,但現在,即使不是瀆職、失職、指揮失誤等直接過錯也要受罰,規則變了。」

如今社會上一有「風吹草動」,轄區一把手都不敢掉以輕心。一位寧波市政府官員說:「不確定的事件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一旦發生就是『一票否決’,即使你以前工作再出色也沒用了。」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一位官員也承認,以前幹部下台,或有經濟問題,或有明確責任,但今後「當官的不僅要負具體的責任,還需要負政治道義上的責任,也難怪不少官員一時不能適應。」

去年,衛生部長、中共黨組書記張文康和北京市長、中共市委副書記孟學農,SARS(非典)期間下台,不久,張出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孟出任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接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兼黨組書記馬富才,因川東鑽探公司井噴特大事故被免職,目前賦閑在家。

新一屆中南海集體主政後,秉承「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的理念,問責漸成新氣象。

今年,北京密雲縣長、中共縣委副書記張文,因燈會踩踏事故被免職,目前在家「閉門思過」。吉林市長、中共市委副書記剛占標,因中百商廈大火被免職,目前在省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安徽省阜陽市副市長馬明業,因劣質奶粉毒害嬰兒事件被免職,目前在家「過一段平靜日子」。湖南省嘉禾縣中共縣委書記周余武,是「株連拆遷案」主角,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此人為快速實現招商引資,置百姓悲苦哀愁於不顧,居然強制推行拆遷,將一項原本可以「利民」的工程操作成民怨沸騰的「害民」工程。

去年在抗擊非典一線戰功卓著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隨著今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的責任被認定,他終究「功不抵過」,為病毒實驗室制度不嚴、管理不善,承擔行政記過和引咎辭職的後果。

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四川省成都市先後有13名官員被免職,這是成都掀起的一場「官場震盪波」。中共成都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在不事先打招呼的隨機檢查中,發現了這些工作不力、管理缺位、違規違紀的幹部典型。這些幹部都是主持一方工作的主要領導幹部。他們在其位卻沉不下心好好謀其政,要麼得過且過,無所作為;要麼疏於管理,執行不力;有的甚至沉迷於酒場牌桌前,到了上班時間已醉得不省人事,即使上班也是酒氣沖天,嚴重影響官員形象。

今年5月,重慶人魏清泉一行人在四川省天全縣兩路鄉,遭村民毆打,魏傷重不治。中共兩路鄉黨委書記山其軍、鄉長洋仁全負領導責任被撤職,縣醫院沒有落實「五一」黃金周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置預案工作,院長蘇強和副院長李仕富被免職。河南鄭州陳砦冷庫倒塌事故發生,市長王文超就此向全市人民道歉。江蘇省鐵本鋼鐵有限公司違規建設鋼鐵項目問題曝光,企業涉嫌犯罪,政府嚴重失職,包括市委書記范燕青在內的8名官員,分別被黨紀政紀處分和組織處理。

光辭職夠嗎?

今年中共實施《黨政領導幹部辭職暫行規定》,對「因公辭職」、「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作了規定。以《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標誌,由「權力問責」為主向以「制度問責」為主轉向的態勢已經基本形成。

目前,各地陸續出台了各種各樣的「行政問責制暫行辦法」、「行政過錯追究暫行辦法」等。重慶推出《政府部門行政首長問責暫行辦法》,這是中國大陸第一部法定化「官員問責」制度。這一辦法透過18種問責情形和7種追究責任,對政府行政部門「一把手」追究其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的責任,小至誡勉、批評,大至停職反省,勸其辭職。雲南省政府對保障安全生產作出決定,建立省地縣三級安全生產問責制度和黃牌警示制度,對因不履行職責而導致安全生產嚴重後果的官員實行引咎辭職。這是在高官頭上懸著的一把利劍。

不過,要建立責任政府,就離不開罷免和彈劾制度,就不能以行政處分、似是而非的「引咎辭職」等方式迴避艱巨的憲政民主的轉型。

九月下旬,國家建設部官員透露,中國大陸662個城市和2萬多個建制鎮中,有1/5的城鎮建設存在「形象工程」,一些官員不講科學,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十分突出,寬馬路、大廣場、豪華辦公樓,一個5萬人口的城市,卻修建能容納6萬人的大廣場。建設部自己的統計,無疑還是保守的,何況其它方式的「形象工程」,諸如舉辦什麼節,召開什麼會,更數不勝數。這樣的「形象工程」,有多少官員該為之問責,受到了懲處呢?(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