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朱家峪:齊魯第一古村

【大紀元10月26日訊】旭日初升,照耀著石砌圩門的斷垣殘壁,彎月當頭,輝映得青石古道泛著冷冷的光。這一眼看去就給你一种歷史的沉重和蒼桑感的地方,就是位于濟南東部的章丘市官庄鄉朱家峪村。

自明代以來,雖經600年的風吹雨打,但朱家峪仍較完整地保存了原來的祠廟、樓閣、石橋、故道和古泉。朱家峪大小古建筑近200處,大小石橋99座,井泉66處,自然景觀100余處,被專家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朱家峪為梯形聚落,上下盤道,高低參差,村子三面環山,北依平原,南達胡山与圣水靈泉,東依長流泉,西連半井龍泉与胡山森林公園。村南頭,文峰獨秀;庄北首,文昌閣樓危聳;筆架山偎依著村西首,低聲吟唱著一曲古老的歌。

与江、浙、皖、贛那些富豪云集、雕梁畫棟的古鎮迥然不同,朱家峪朴素而天成,絕無奢華与气派,少了許多脂粉气。由于是典型的北方山鄉,村民自古生活簡朴,男耕女織,民居、橋梁和古道也就地取材,以石筑造。即使一些家境富裕的名門望族、書香世家也不追求排場,院井根据地勢巧妙安排布局,在質朴中多了些書卷气。那些祠堂、樓閣、圩門等也都體量不大,巧妙地掩映在綠樹、山石中,給人一派与世無爭的逍遙景象。

与江北平原的村庄也有不同,朱家峪房舍布局不是傳統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不橫平豎直,排列有序,而是順山就勢,高低錯落,疏密有致。那一條條山徑古道,蜿蜒起伏,幽深靜謐,扑朔迷离,常常會令初來乍到者找不著北,使這座村子多了几分神秘。

立交古橋是朱家峪特有的,這些古橋始建于康熙年間,橋身全用青石疊砌而成,行人通車十分方便。雖經300多年的風霜雨雪,至今仍完好無損,被專家譽為”現代立交橋的雛形”。

建于嘉慶年間的朱氏南北二樓,其建筑古朴庄重,雖歷經200多年的風雨侵蝕至今依然堅固;而古村的那些閣樓廟祠,更是體現了他們崇祖和祈求文明發展的理念:建于清光绪8年的朱氏家祠,古雅壮观,别具一格;文昌阁和魁星楼,因文昌、魁星主宰读书人的文章兴衰和功名禄位而被人们崇尚祭祀,供奉孔子的五圣祠、鲁班庙那时也同样香火不断。

20世纪70年代后,古村的年轻人为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纷纷下山建起新村,而85户老人却坚持住在了古村,他们布满皱纹的脸庞与村中的饱经沧桑的老墙、古物仿佛有着难解之缘。今天,从山脚下的新村穿过那古老的门洞,便会如时光倒流一般,将你带回那旧日的年代。

朱家峪的水井、房屋、道路和桥梁,浓缩了中国古代农民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凝聚了中国北方农村一缕浓郁的乡情。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