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十月驚爆:一個賓拉登各自表述

【大紀元10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美國大選進入最後百米衝刺,選情緊繃,先前各界預測選前可能會發生足以影響選情的「10月驚爆」,果然在選前四天,本拉登又透過錄影帶在半島電視台現身,揚言讓九一一事件重演的理由仍然存在,威脅將對美國再度發動攻擊,一時為已達沸騰點的大選,注入一股寒氣。原先各界預期的最勁爆版本有二,一是美軍逮捕本拉登;一是蓋達恐怖組織再度對美國進行恐怖攻擊。如今實際出現的版本是本拉登透過錄影帶在電視台上現身。由於本拉登未死已非新聞,而美國政府也一再提醒國人,美國仍處危境,因此本拉登的現身與威脅並未造成太大震撼,加以共和、民主兩陣營因應有道,一般認為「驚爆」威力不足,對選情衝擊有限。

本拉登錄影帶畫面在美國電子媒體出現後,布什及凱瑞兩陣營雙雙都立即進行危機處理,希望將可能對本身選情產生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甚至利用機會將負面效應轉嫁到對手身上。於是「一個本拉登,各自表述」,令選民眼花撩亂。

凱瑞當然不會放過抨擊布什擔任三軍統帥無方,讓美國的全民公敵本拉登至今仍逍遙法外的機會。

凱瑞說,當時本拉登及蓋達成員躲在阿富汗托拉波拉山區,布什未全力追捕,反而將精兵調去攻打與九一一恐怖攻擊無關的伊拉克,而將逮捕本拉登的任務,外包給阿富汗軍閥。「這是個大錯誤,這些軍閥在阿富汗戰爭結束前一週才跟我們打過仗呢!」

凱瑞強調,布什在節骨眼上把反恐重心從阿富汗移開,在沒有贏的計畫情況下,魯莽發動伊拉克戰爭,造成今天兩頭落空的結果。

凱瑞說,現在,駐伊美軍的孩子可能每天都在問,「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家?」

凱瑞向選民保證,既然戰爭已經開始,就要讓他勝利結束。「如果我當選總統,我將領導世界各國,以更有智慧、更有效率、更強硬、更有策略的方式,進行反恐戰爭,我將使美國更加安全」;「讓我把話徹底講清楚,美國人民團結一致,決心追捕並消滅本拉登與恐怖份子。」

布什則指責凱瑞企圖利用錄影帶事件獲取「政治利益」,是「無恥」的行為。

布什提醒美國民眾,「凱瑞公開說九一一沒有對他造成什麼改變」;他並指責凱瑞提出反恐戰爭需要「全球性檢驗」。布什說:「那就是要讓外國政府對美國為安全所作的決定擁有否決權。」

布什不忘批評凱瑞的善變與搖擺不定,不具備擔任美國三軍統帥所需的條件。布什說,凱瑞先投票贊成出兵伊拉克,但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軍需要購置防彈衣和彈藥的預算時,卻投了反對票。

布什強調,擔任領導人就是要當機立斷,不能反反覆覆。他堅持出兵伊拉克絕對是正確決定,因為「防範未來攻擊的最佳方式,是對敵人先發制人出擊。」

布什呼籲選民,「下週二去投票時要記住,我會不計代價保衛美國,打贏反恐戰爭,我永遠會支持打這場戰爭的戰士。」

到底本拉登錄影帶對選情產生多少影響,各方看法不一。有些人認為,本拉登的出現,會令選民直覺地想到,「一個本拉登抓了三年都抓不到,這個三軍統帥也太遜了!」然後可能又連想到,伊拉克戰爭打了半天,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沒找到,美軍反而陷在伊拉克,進退兩難,讓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一落千丈。

但也有人認為,先前分析家已表示,如果蓋達在選前攻擊美國,將是布什的最佳助選員,因為那正好證明布什總統的反恐政策有其必要。如今蓋達未發動攻擊,「退而求其次」由本拉登透過錄影帶現身,仍發揮了「間接支持」布什的效應。

不過美國社會一般對錄影帶事件的反應相當平靜,整體而言,本拉登的出現,對布什選戰的反恐主軸,有加分效果;凱瑞為了避免予人「幸災樂禍」的感覺,反而不便過度使力,只能點到為止。

再過三十幾個小時,美國公民就要開始投票,本拉登效應到底有多大,選票自會反應。9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