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農委會試辦農產品生產履歷 保障消費安全

【大紀元1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24日電)您擔心買到黑心農產品嗎?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因應國際潮流,推動農產品生產履歷制度,以外銷日本及獲得有機認證的益全香米、鳳梨、高麗菜等16個品項為優先試辦對象,為每一個農產品掛上獨一無二的身分證,讓消費者可以逆向查詢,追蹤產銷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農委會表示,英、法、美、日等國都已推行農產品可追蹤式生產履歷制度,歐盟、日本也都立法,未來將限制未建立可追蹤系統的食品進口,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更安心購買食品,一方面也可提高國外農產品進口的「軟堤防」。

為了因應國際趨勢,讓台灣消費者也能享有同樣高品質、健康、優質的農產品,農委會今年選定已辦理或預定外銷日本的鳳梨、山蘇、芒果、結球萵苣、牛番茄、毛豆、洋香瓜、益全香米,以及具有有機農產品認證制度的高麗菜、空心菜、胡蘿蔔、玉米、番茄、草莓、茶葉、銀川米等16項農產品,作為示範項目,建立生產履歷制度。

農委會表示,未來每項農產品將附有條碼,消費者可以上網逆向查詢「從餐桌到產地」的每一個產銷環節,包括這項作物的生產者(含聯絡方式)、產地、整地、施肥、用藥種類及次數、採收、包裝資訊,農藥殘留檢測等資訊,還可以透過安裝在田裡的「田間監測器」,看到產地實況;但相關支出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農委會表示,生產履歷制度將可有效區隔走私、劣質農產品,對台灣農業發展、國外行銷,和台灣消費者都有利。一旦某項農產品的安全性出了狀況,可以依據生產履歷追蹤到特定環節,不致賠上整個產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