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林思雲:中國政府經濟改革措施的負面影響

【大紀元11月3日訊】一、過分強調發展外向型經濟

‘?9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開始提倡大力引進外資,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的外向型經濟。但現在這種外向型經濟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中國政府不得不對經濟發展的方針作重大的調整。

‘瞻U面是1997年中國、美國和日本的對外貿易和國民總產值的資料

‘? 國民總產值 對外貿易

‘瞻什? 7000億美元 2400億美元

‘瞻擖?51000億美元 6700億美元

‘竅?73000億美元 14000億美元

‘?美國和日本的對外貿易額在國民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20%以下,說明美國和日本都是以國內市場爲主,外國經濟情況的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並不嚴重。而中國的對外貿易額在國民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高達35%,和東南亞國家相類似,是一種對外依賴型經濟。在對外依賴型經濟中,外國的經濟危機會直接影響國內經濟,所以難於實現長期穩定的經濟發展。

‘?這次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危機,中國政府雖然使用強制的行政手段保持了人民幣的不貶值,但也還是沒有能夠消除東南亞國家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1998年已下降爲不到8%,預計1999年經濟發展速度還將進一步下降。

‘?現在中國政府也發現這種對外依賴的外向型經濟,雖然能迅速促成一時的繁榮,但卻難以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去年開始中國政府宣佈今後的經濟發展要走以內需爲主的道路,準備從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轉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個人消費都占國民總產值比例的70%以上,中國要搞以內需爲主的內向型經濟也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個人消費市場。但由於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對國內市場不夠重視,特別是一些經濟改革政策,還對內向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些不應有的障礙。

‘瞻G、在發展內向型經濟方面存在的政策性失誤

‘?目前中國政府的最大任務是扭轉國有企業的嚴重虧損,而國有企業的主要市場又在國內,所以搞活國內市場其實成爲了國有企業扭虧爲盈的前提。但目前中國卻面臨國內個人消費市場的嚴重蕭條和低迷。造成個人消費市場低迷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因爲急劇的通貨膨脹造成個人財産的急劇貶值,使購買力嚴重衰減而引起的結構型消費低迷,俄羅斯等國就是屬於結構型消費低迷。另一種是因爲人們對未來缺乏信心,不敢輕易動用銀行存款進行消費,從而導致個人消費減少的信心型消費低迷。

‘?1990年,中國的個人儲蓄額爲7千億人民幣,而到1996年就增加了4倍多,達到3萬億以上。但在此期間個人消費的增加卻少得多。儘管物價一再下降,銀行的利息也一再下調,可是銀行的個人存款額還在不斷增加,人們不願意拿出錢來購物消費。人們不願購物造成了企業的産品滯銷,使企業減利和虧損。而企業的減利和虧損又造成企業雇員的收入減少,甚至失業。企業雇員的減收和失業又使人們進一步不敢輕易化錢消費,造成市場的進一步蕭條。所以中國目前的消費市場蕭條應屬於信心型消費低迷。

‘?信心型消費低迷使中國的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造成人們對未來缺乏信心的原因當然是多種多樣的,但很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政府經濟改革政策的失誤所造成的。中國政府在制定經濟改革政策時,單純從減少國家財政負擔的角度考慮,進行了就業體制改革,公費醫療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等,但卻忽視了這些改革措施所産生的負面影響。

‘?中國經濟改革政策對國內經濟,特別是對個人消費市場影響最大的是就業體制改革,打破了社會主義保證就業和終身雇傭制的鐵飯碗。可是一個人下崗失業,就會對其他並沒有下崗失業的人的消費信心産生重大影響。因爲人們害怕將來也會遇到同樣的下崗失業命運,爲了預防萬一,人們不得不減少消費,把一部分錢貯存起來作爲自己的失業保險金。這是造成銀行存款增加但消費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公費醫療的改革。由於公費醫療改革使大量的國有企業職工不得不面臨自己掏腰包看病的情況,而遇到需要住院動手術的大病,至少需要數千到一萬人民幣以上的開銷。一個三口人的家庭,爲了應付萬一的疾病,至少要爲家庭準備二、三萬人民幣的醫療保險金才能比較安心。另外教育體制的改革使子女的教育費用成爲家庭的重要支出,一個子女上高中和上大學的費用少說也需一萬人民幣以上。所以爲了子女將來升學的準備,需要預備一萬人民幣以上的教育基金。

‘?80年代初,中國人的存款總額和存款率都遠低於現在。但那時的人們願意拿出大部分的積蓄來購買冰箱、彩電等高檔耐用家用電器,促成了個人消費市場的良性迴圈和國家經濟的良性發展。那時人們敢於化錢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未來沒有太多的顧慮,無需害怕失業的危險,沒有自費看病的憂慮,也無需爲子女準備鉅額的教育資金。所以當時人們的銀行存款基本上全是用於消費的,幾乎不包含保險金的成分。

‘?現在中國人的銀行存款比例遠遠高於美日等發達國家。這並不是由於中國人更喜歡存錢,而是由於中國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不得不用存款的方式來自己爲自己保險。但鉅額存款放在銀行裏靜止不流動對於國民經濟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所以中國政府想引導中國老百姓動用存在銀行的三萬億人民幣進行消費,搞活市場,促使經濟發展。

‘?中國政府看中了住房這個大商品,想通過住房的商品化來消化掉一部分個人存款,達到促活經濟的目的。可是中國政府忽視了一個問題,這就是中國老百姓的存款有很大一部分是含有保險性質的個人保險金。在沒有完備社會保險制度的情況下,讓老百姓動用自己的保險金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就業體制改革和公費醫療的改革,明顯降低了人們的生活安全感,更促使人們用增加存款的方式來提高自我保險能力。所以中國的住房商品化很快就遇到了難關,除了少數富翁,大多數工薪階層對商品住房並不感興趣,人們不願意把自己的生活保險金拿去改善住房條件。

‘?於是中國政府又想出一個強制性的出售公房的計劃,但由於遭到了極大的反對已不得不暫停執行。可是中國政府的住房商品化改革方案又使老百姓增加了新的不安全感,不得不爲了將來解決住房而準備一部分存款。這種存款計劃又迫使人們削減其他開支來確保住房基金,從而導致消費市場的進一步蕭條。

‘?可以說近來中國政府的一些經濟改革措施,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改革,對於在中國建立起以內需爲主的健全經濟的發展,起了消極和阻礙的作用,應該進行認真的反思。

‘?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內經濟,就要培養起一個強有力的個人消費市場。只有建立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增強人們的生活安全感,人們才會放心花錢消費,這是強大個人消費市場的基礎。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強大國內經濟也都是建立在良好社會保障基礎上的。希望中國政府把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放在優先的位置,提高人們的生活安全感,從而爲建立一個內需爲主的強大國家經濟打好必要的基礎。

1999年5月24日寫於日本’?font color=#ffffff>(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