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傳統相聲重新走入中國茶舍飯莊

【大紀元12月2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 中國傳統藝術「相聲」近年來危機聲不斷,但是最近似乎回歸起點,從電視鏡頭前,重新回到茶舍飯莊、小劇場,多年沒有機會登台的老演員,開始馬不停蹄四處演出,一些幾十年的老段子,也重新被發掘出來。許多相聲界人士說,相聲又回到老百姓中間。

新華社今天報導,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校長王小淳說,曲藝這種藝術形式,確實是受到外來的一些藝術形式、特別是電視等藝術形式的衝擊和影響,有一個階段進入低谷。

他表示,但是從最近大陸各地情況來看,不論是北京、天津,甚至是廣西、福建這樣的南方省份,相聲又在逐漸復甦。很多相聲愛好者,其中包括非常多的年輕人,意識到相聲這種傳統民族藝術的珍貴,使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又逐漸回到應有的地位。

經常去茶館聽相聲的劉彬說,相聲就應該回到老百姓中間來,這才叫民間藝術。花一點錢就能近距離欣賞這些經典段子,體驗現場感覺,和在電視上看相聲完全不同,每次聽相聲回來都笑得肚子疼。

相聲回歸小劇場、小茶館,也帶來了相聲教學的興旺。王小淳說,北方曲校近年來報考相聲專業的學生非常踴躍。由於在安徽等地男女相聲十分受歡迎,所以學生中有相當多的女學生,她們對將來的就業以及相聲市場的發展很有信心。

北方曲校教務處主任張海濤認為,曲藝走向市場化對曲藝的發展非常重要。過去那些大師的成長無一不和市場化緊密聯繫,都是在市場上鍛煉成大師。

大陸另一位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田立禾說,有些相聲演員多年沒有新段子,還年年能在電視上露臉,有的已經成了「相聲官僚」。在過去,一個相聲演員沒有幾十個段子是不可能登台的,所以目前市場競爭是非常有利於相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