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學者︰反分裂法 對美中關係有陰影

【大紀元12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中國人大常委會初審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草案」,政大國關中心主任林正義分析,中國此舉顯示過去對台政策失敗,因此必須透過立法規範;此法一出,不只對台灣有壓力,更明顯針對美國「台灣關係法」而來,長期來說對美中關係「也不是沒有陰影的」。

他認為,台灣不該先檢討自己,而是必須堅持既定的道路,穩住陣腳,憲改工程方向也應持續推進。

國策研究院昨日舉辦「反分裂法與兩岸關係」座談會,由國策院執行長羅致政主持,邀請包括林正義、中山大學大陸所教授林文程、中研院政治所助理研究員徐斯儉、政大中山所教授趙建民、台灣智庫國際部主任賴怡忠等學者,就中國推動反分裂法立法動機等議題加以討論。

中國宣布推動反分裂法立法後,國內有人質疑是民進黨不善處理兩岸關係,以及當前台美關係惡化,導致中國對台採取進一步的壓力,趙建民對此指出,其實各種反對分裂或獨立的條文,早已散見中國各項法律文件。

林文程也指出,2000年中國公佈「一中原則與台灣問題」政策白皮書,當中就提到以武力對付台獨的條文,後來陳總統宣示「一邊一國」論,如果中國廣義解釋為台獨,即已構成武力犯台條件。

但中國當時選擇低調以對,他認為,中國是否武力犯台的關鍵,「不在法律條文的制定,而在於是否準備好了」。

〔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中國推動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多位學者昨天認為,反分裂法程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至於中國為何選在台灣立委選後推出此一法案?學者認為,此舉反映中國固對民進黨不滿,但對藍軍也缺乏信心。

國策研究院昨日舉辦「反分裂法與兩岸關係」座談會。中研院政治所助理研究員徐斯儉分析,反分裂法目的在增加美國涉入台灣事務的成本,並強調其對抗台獨的合法性,同時處理中國內部壓力並給台灣壓力。不過,此法同時也有意將台獨問題控制在一定程度、可處理的範圍。

徐斯儉也指出,中國透過立法試圖防止「最壞的狀況」即台灣獨立發生,但此一法案通過卻可能讓兩岸情勢達到「次壞的狀況」,即台灣民心更加背離,兩岸未來距離中國設定的統一目標將越來越遠。

台灣智庫國際部主任賴怡忠則認為,「反分裂國家法」具體條文要到明年3月才會公布,在此之前,兩岸復談機會將相對渺茫。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