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手機文化 反映民眾情感生活與商業的趨勢

【大紀元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彭思舟上海特稿)在中國大陸一個滿十八歲的年輕人可能家裡沒有電話,但他絕對有一隻手機,手機對中國年輕人而言,不只是種溝通的工具,甚至已變成了一種成年符號的認同。在商業上來說,大陸手機反映的社會文化趨勢,也成為一種商機;雖然它讓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拉近,但心靈的感覺或許很遙遠。

如果你有一個喜歡電影的大陸朋友,他最近一定會推薦你去看「手機」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反映了大陸社會民眾情感生活與商業的一種趨勢。

首先,就前者而言,這部電影詮釋,手機可能是一顆「手雷」,因為裡面往往有許多不方便讓別人,尤其是老婆、女朋友知道的訊息與電話號碼,讓老婆私自接你的手機,隨時都可以讓你的生活險象橫生。手機目前在社會上,不僅是溝通的工具,也不僅是變成了情緒可觸點,輸送歡樂、悲傷、欺騙和憤怒。

手機電影中並有若干主角為自己因為手機被老婆檢查發現外遇,而為自己最行開脫的經典台詞,並在大陸已廣泛流行。

諸如,「在以前遠古的年代,人們的交流需要以肢體語言來表達,因此,就是要說個謊還要費很大的心,但人們會使用語言後,就簡單了,因為只要說話就足夠。現在有手機則更方便了,連距離都可以省略,萬水千山就在眼前。但這也有壞處,因為在農耕社會,交通不方便,沒有電話沒有手機,你說什麼都是真的」,以及「二十多年來和一個人睡一張床,難免會有點審美疲勞」。這些台詞在大陸已成「時髦」語言,尤其對許多中年男人更是心有共鳴。

另一方面,「手機」這部電影除描述大陸最新社會現象外,它也透露了大陸電影一個趨勢的成熟,那就是電影與商業行銷的結合,因為這部電影中所有的角色都使用手機大廠摩托羅拉的手機,他們用著不同型號的摩托羅拉手機出現在各個場合。男主人公更是到哪里都開著部張揚的寶馬車。

此外,這部電影也結合電信公司,不僅經典台詞網路上處處可見,結合鼓勵年輕人發送簡訊的發送量,更超過兩千萬條以上,讓結合贊助這部電影周遭的廠家,都大賺了一票。這代表大陸電影背後蘊藏的文化力量,正在密切與商業做結合,以追求更大的商業價值。這也使大陸電影過去的收益,主要依靠票房收入、家庭錄影帶銷售和電視頻道播放的授權三大途徑,轉為還可開發企業贊助一項途徑。

不過,大陸也有社會觀察家提出質疑,因為文化雖然在推廣的過程中,與商業結合可形成巨大的傳播資源,如果運用得好可以達到雙贏,用商業的成功來滋養文化的繁榮。但也容易把文化庸俗化,把文化赤裸裸地商品化,並且為社會教育帶來負面的示範,誠如,電影中說手機是種最佳快速溝通的工具,但運用不好,就可能變成「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