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甘肅發現繪有甲骨文的彩陶壺

【大紀元2月2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一日電)甘肅臨夏最近發現一件有四千五百年歷史、繪有七個符號的彩陶壺。經考証,這七個符號在甲骨文中都可找到,並且是一個字的七種不同寫法。專家認為,這一發現印証了甲骨文起源於彩陶符號的說法。

新華社今天報導,這件彩陶壼,是中國彩陶研究專家、甘肅彩陶研究會副會長蔣書慶在甘肅臨夏記錄、整理彩陶時發現的。

蔣書慶說,這件彩陶壺,底色土黃,直徑約為三十公分,高約二十八公分,壺身兩側有兩個耳把,壺肚上畫有簡單線條,把壺肚平均分為七個菱形塊。最具研究價值的是,菱形塊內分別寫有七個大體相似、但略有不同的符號。

這名彩陶專家說,彩陶上出現的七種符號,是以變化的形態出現,說明它們並不是隨意而為,而是當時人類有目的性地對生活的記錄。由於出現在四千五百年前,這些符號比甲骨文早了將近一千年,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它們一直固定、延續下來,沒有發生大的改變,說明在彩陶符號中,有一部分成熟、定型得很早,之後直接演變發展成了中國文字。

蔣書慶指出,以往的觀點認為,中國文字是由彩陶圖案和符號共同發展而來,但把獨立的符號提出來作為甲骨文等早期文字的發展根源還缺乏直接証據。這次發現的彩陶壺上的符號和其他一些文物史料共同說明,部分彩陶符號已具備文字要素,印証了甲骨文起源於彩陶符號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