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曾穎:垃圾山上的「小資」

─民間記事

【大紀元4月1日訊】王志和是我十幾年記者生涯中遇到的無數奇人中最不奇的一個,他是成都城外龍泉垃圾山上撿垃圾的,從沒有得過50元以上的體彩足彩獎,也沒有患過需要向社會求助才能康復的重症,他的老婆也沒被人拐賣過,他也沒有和生産隊長以上的領導打過架,他身上甚至連生五胞胎之類的渣渣社會新聞也沒發生過。

然而,在龍泉的垃圾山上,他絕對算是奇人一個,這倒不是因爲他平時很超然,從不加入爲爭搶垃圾而發生的爭鬥;他身上有著與垃圾山“主流情緒”完全不同的生活態度。

在垃圾山上,彙集著人四鄉八野來的各色人等,他們中有郊縣的農民,有在城裏找不到工作的民工,在他們眼中,城裏人扔到這裏來的那些臭氣薰天的垃圾,就是他們一個又一個的機遇,因而,在垃圾山的主流情緒中,熱愛垃圾並積極投身到撿垃圾事業中,將撿來的垃圾以盡可能高的價格賣出去,最終把那些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元角分小心揣到懷裏,便是他們的最高人生準則。爲了這個準則,他們中的很多人可以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颳風下雪,只要一聽見垃圾車響,便會不顧一切地去拼命扒拼命挖拼命搶……

王志和在他們中,絕對是另類的,他可能是撿垃圾者中唯一一個堅持8小時工作制,並嚴格執行雙休的人。在8小時“上班”時間內,他和大多數撿垃圾的人一樣,蓬頭垢面,在臭氣和灰塵中追逐每一塊可以賣錢的塑膠袋、玻璃和易拉罐。但只要8小時一到,無論後面還有多少垃圾車,無論垃圾車上還有多少值錢的紙板、鐵屑,他都會收起家什,回到自己的窩棚中,把身上的塵垢和汗漬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全垃圾山上最乾淨的一套食具,爲自己煮一頓不敢說豐盛但絕對是可口的飯菜,吃完後,就換上乾淨衣服,開始他一天最重要的娛樂活動--到垃圾山頂放風箏。

風箏是王志和自己做的,樣子雖然了像他一樣粗眉大眼,但卻有他永遠不能的本領--隨風直上九天,在遠離垃圾山的上空中俯瞰春夏秋冬中的一切喜怒哀樂。隨著見箏的飄擺,王志和覺得自己也飛了起來,翺翔在春天之上的感覺令他激動得想哭。

每當這個時候,風箏下,垃圾山腳撿垃圾的人們都會歎息:王志和這娃算是沒救了。

到過王志和窩棚裏的人都會覺察出他的另類。他的窩棚和別的窩棚嚴格說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樣的只有一張撿來的床墊,同樣只有一扇小小的可以透氣的他們管叫窗的窟窿,同樣的只有最簡單的一個蜂窩煤爐和幾樣最簡單的食具.所不同的是,他的床墊很乾淨,他的小窗戶上,四季都有一個小酒瓶,小酒瓶上插著四時的小野花,即使在無花的季節,也會有一枝樹葉。

我曾經很好奇地問過王志和關於如何看待生活的問題,他很羞怯但很認真的說:我沒想過人的一輩子是好長一段時間,我只曉得,一輩子就是由一天一天湊攏的,過好每一天,就過好了一輩子。

有人說,人最怕的不是生活貧困,而是心也窮了。沖著這句話我知道,王志和的心沒有窮。

轉眼,兩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聽說龍泉的垃圾山改革了,引進了外地的公司化管理,同時削減和優化掉了一大批富餘人員,我不知道像王志和這樣不“敬業”的撿垃圾者會不會被“優化”下來,我只是在想,那座垃圾山上,如果沒有了那只風箏,春天還會再光臨嗎?(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