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大陸石化原料供不應求 宏觀調控對大廠有利

【大紀元6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均懋台北十三日電)台灣石化廠商指出,中國大陸今年實施的宏觀調控措施,主要針對企業融資從嚴管制,限制生產效率不彰的廠商盲目擴建。此措施對財務良好的大廠影響不大,反而可藉這次金融管制整頓市場秩序,對現有大廠擴大市佔率相對有利。

據石化市調機構 SRI估計,未來10年亞洲是帶動全球石化原料需求成長的主要地區,即使中東地區大幅擴產,仍不足應付需求。預估 2003-2013年間,亞洲對乙烯衍生物的淨進口將由 420萬噸暴增至1700萬噸,同期間聚乙烯的淨進口將由 160萬噸增至1100萬噸。

石化原料主要製品為民生日常用品,石化工業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已是發展成熟的工業,歐、美、日等地在上游乙烯原料的擴建計畫已近停滯。據研究機構統計,目前西歐、北美及日本地區的乙烯產能合計約佔全球 55%,相當每年1300億磅,預估至2010年時,歐、美、日的乙烯產能將降至 44%左右,而且這還尚未考量先進國家老舊的乙烯生產線可能因不具競爭力而關廠的可能性。

業者指出,亞洲對石化原料的龐大需求,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的需求成長,只要未來10年內大陸維持經濟成長,就足以提供龐大的需求市場,並提供中國大陸週邊國家石化業可觀的商機。

台灣石化業龍頭廠商台塑集團也認為,未來 2年內,大陸本身對石化原料仍呈供不應求局面,相對大陸近期實施的宏觀調控措施,只是在長期成長趨勢下的短期調整,宏觀調控限制新廠的擴建,但對需求並無明顯影響。宏觀調控讓現有體質好的廠商可以擴展市場,反而較為有利。

中國大陸在 3月下旬宣布進行信用管制措施,但台塑集團旗下企業包括台塑、南亞、台化4、5月分營收均連續創下單月新高。即使是聚乙烯 ( PE)廠商如台聚、亞聚4、5月營收也都創下新高,顯示台灣主要石化廠商原料出貨量未受宏觀調控影響。從財務融資方面觀察,石化大廠顯然較小廠更具融資管道,例如台塑集團近年來常利用海外市場籌資,進行新設備的投資,這是台灣其他同業不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