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誰將失去新中國

美商著書揭美中貿易內幕 分析家指貿易重利輕義

【大紀元6月17日訊】(大紀元紐約訊)伊森·古特曼 (Ehtan Gutmann) 日前問世的新作 – 《失去新中國:美國人在中國經商、渴望和背叛的故事》(Losing the New China: A Story of American Commerce, Desire and Betrayal)講述了一個美國人在中國經商的經歷、他在獲知中國經濟內部實情後的反思和一些鮮為人知的官商內幕。書中回顧了美國與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貿易關係,涉及中國軍力和貿易的關係及台海等敏感問題。

紐約郵報書評中寫道,《失去新中國》以一個美國外派人員的經歷全方位、無禁忌地描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美中貿易關係。

古特曼發現,在10%的年增長率和巨大財富的吸引下,一些美國公司願意出售高科技而欣然與中國政府為伍,儘管利潤率不讓人感到樂觀。

古特曼暗示美國出售給中國的高科技最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用來應用在軍用飛機,海軍艦艇和彈道導彈上。儘管自由貿易對雙方有利,但美國可能要付出代價。

繁榮的對華貿易或許會導致和平演變中國目前的政治體制,給12億中國人帶來更大的自由,改善他們的人權。但是對中國高科技輸出有可能會幫助中國人民解放軍試圖在未來以武力消滅民主的台灣,最後,使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太平洋地區的主宰,這是本世紀中國的一個目標。

這本書提醒讀者,在美國公眾將注意力集中在伊拉克和恐怖主義時,中國的崛起正成為美國本世紀最大的外交挑戰。

*美中貿易唯利是圖

中美的貿易關係始於200多年前的1784年,紐約的一艘名叫中國女皇的船在廣州(與今天的香港相鄰)靠岸登陸。那次危險的航行收益甚微,但到19世紀時,每年有20至30艘船從事對中國的貿易,用美國的人參,皮貨,棉花,啤酒,煙草交換中國的茶葉,香料和絲綢。商人們的每次航行獲利高達1,500%,許多美國早期的著名家族都是從對新遠東交易中獲益,如阿斯特,伯金斯,辛吉森,卡伯特,德拉諾,勞倫斯和洛厄爾。

據美中問題專家向本報記者介紹,克林頓總統任期時,美國把人權與中美國的貿易政策脫鉤,並未使中國政府重視人權。開放的貿易政策也沒有達到使中國政府逐漸重視人權和民主,反到使既得利益的獨裁者利用商業利益來要脅西方國家就範;高技術的輸出更成為鎮壓人權和民主的工具。比如中國利用CISCO等公司的高科技對外進行網絡封鎖,阻止新聞的自由流入和交換。

其實中國的民眾並不需要高技術來填飽肚子,而是統治者本身為維護權力和統治需要技術來武裝自己。新聞的封鎖不僅傷害著美國的商業利益,也傷害著中國民眾的根本生活利益。比如去年的SARS災難,中國氾濫成災的假冒產品,很多都是政府阻止新聞自由,社會和政府缺乏公眾監督所致。不顧及原則和理念的行事,從長遠看這對任何一方都是損失,不論是對美國和還是對中國。近年來的很多諸如此類的事都是值得人們很好的反思。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