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球

英葡足球大戰:誰搶劫了誰?

【大紀元6月26日訊】BBC中文網記者自平從里斯本報道/英葡大戰的第二天,英國報紙《每日鏡報》的整個頭版就一個英語單詞:ROBBED(被劫)。意思是假如瑞士主裁米埃爾不判坎貝爾第89分鐘那個進球無效,英格蘭本應獲勝。有些英國報紙的主旋律也類似。

但是在當天賽後的新聞中心,英國記者們的思維卻不是那樣的。

記者們當時是一片責罵英格蘭球員的聲音,其用詞之狠毒,比罵娘還厲害!即便是剛出場的英國球迷,也批評英格蘭球員的球踢得”臭不可耐”。

顯然,出於種種考慮,記者們在坐下來寫搞的時候,並沒有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出來,也沒有把場上的真正情況描述出來。

電視轉播鏡頭一般只跟著球走,場上無球球員的表現,雖然往往更加重要,但是電視畫面卻不會顯示出來。

因此,如果重點不是英格蘭球員的表現,而是把坎貝爾那個因為同伴特裡犯規在先而無效的進球作為重點,從新聞原則上來說,是不真實的。

當然,你也不能說那些記者們在說謊話。新聞的客觀性永遠是個說不清的東西。張三說的是事實,李四說的也是事實。關鍵在於你選擇報道那些事實,那玩藝就叫編輯了。誰都知道,這裡面的講究太大了。

當英國整個國家都處於停頓狀態,政治經濟消息全部讓位給這場比賽的時候,這裡面的講究就更大了。

不幸的是,在圈子裡,事情並沒有了結。新聞中心內,我親眼目睹了某記者在責問另一位記者為什麼那麼寫,而不這麼寫。

當然,體育記者都是些充滿激情的人。英葡大戰時,坐在我前排的一家體育電台解說人在波斯蒂加為葡萄牙扳平的一剎那,從座位上跳起來,雙拳猛砸在小屏幕上,砸得那台顯示器直搖晃!

不過,激情歸激情,職業歸職業。假如報道角度的選擇傾向性太強,被”搶劫”的或許不是比賽結果,而是球迷讀者。(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