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國官員坦言中國大陸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大紀元6月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日電)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中國大陸由於長期沿襲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加上生態環境脆弱﹑歷史欠賬多﹐從全國環境狀況看﹐無論是近岸海域﹐還是陸地環境﹐形勢都不容樂觀。

中新社引述解振華說,中國把渤海作為污染防治的重點工程﹐堅持河海統籌﹑陸海兼顧的方針﹐實施「碧海行動計劃」﹐初步遏制了渤海海洋環境惡化的趨勢。但是﹐全中國大陸的陸源污染物排海問題仍然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解振華表示,目前,中國大陸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二00三年﹐全大陸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超過環境容量的百分之六十二﹐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的百分之八十一﹔全大陸江河湖海普遍遭受污染﹐城市空氣仍處於較重污染水準﹐監測的三百四十個城市中有百分之二十七屬於嚴重污染。

其次是污染結構發生變化。工業污染所佔比重下降﹐生活污染比重在上昇。二00三年﹐全大陸生活污水超過工業廢水﹐佔廢水排放總量的百分之五十三。農村面源污染呈加重趨勢﹐一些大城市出現了煤煙和汽車尾氣複合型污染﹐室內空氣污染也日顯突出。此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也面臨多方挑戰﹐噪聲污染更成為民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第三是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生態退化趨勢尚未得到遏制。野生物種的棲息地遭受破壞﹐一些地區濫捕﹑濫獵﹑濫採屢禁不止﹐許多很有價值的寶貴遺傳資源流失﹐外來物種入侵加劇。土地和森林退化﹐河流斷流﹐湖泊萎縮﹐天然濕地乾涸﹐生態失衡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