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新院士人物素描》陳永發 共黨研究權威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0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專訪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陳永發,對榮膺院士頭銜,謙虛表示「這是無上榮譽,內心誠惶誠恐,不敢當」﹔事實上,陳永發長期浸淫共黨革命史研究,透過細膩文件分析解構出許多三○、四○年代共黨革命史實,早已成為國際史學界共黨研究權威,獲此殊榮,同仁毫不意外。

 在眷村長大的陳永發,出身工人家庭,家中六個小孩,都靠父親在空軍當技工的微薄薪水過活,經濟負擔極為沈重,他一路靠著各種獎學金苦讀,尤其酷愛研讀歷史,他說研究歷史解開了這個大時代變遷過程所產生的疑惑,極為有趣。

 他同時說,歷史研究必須和大量歷史文獻打交道,過程頗為寂寞,遇到瓶頸時,更常感到孤立無援﹔研究歷史迷人之處也就在歷經千百煎熬後,可能在午夜夢迴突然驚醒,解構出歷史事件之謎,而這也讓他數十年來,樂此不疲。

 談到為何走入共黨研究領域,陳永發說,從歷史角度觀察,當年國民黨為何潰敗來台,中國共產黨如何奪取政權,箇中緣由,深深吸引他,因此一頭栽入共黨研究﹔而其研究特色為翔實的文獻蒐集與細膩的歷史比較,當年寫博士論文,陳永發埋首調查局檔案室,花了半年時間將蒐集到珍貴資料一筆筆抄寫出來,隨後又到日本東京戰史館、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蒐集與交叉比對各方資料,完成了博士論文「Making Revolution;搞革命」,補實中國共產黨上層政治權力結構與廣大工農群眾之間的相關論述,包含稅制、財政、經濟、農業等,成功地將共黨研究的上層論述串聯到下層,頗為不易,充分展現其歷史比較功力。

 陳永發擅長細膩分析歷史文件的手法,在另一篇發表論文「紅太陽底下的嬰粟花︱延安模式」發揮得更透徹淋漓,國際史學界長久以來一直懷疑中國共產黨當年在延安種植鴉片,籌措革命經費,但苦無實證,由於鴉片是列強侵略中國的象徵,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敢冒違反民族主義大纛種植鴉片,極為敏感。

 陳永發從大量文獻資料歸納,先發現當年中共不正常地大量製造「肥皂」,並抽絲剝繭證實所謂「肥皂」其實是「鴉片」的代號,證實當年中共在延安曾種植鴉片,並將鴉片輸往境外,賺取和國民黨對抗的經費,此發現深獲國際史學界重視。

 他說,工農之子,在中國可能是階級鬥爭下的犧牲品,在台灣,卻有機緣躋於學術最高殿堂之列,對台灣這塊福地,他感恩不已﹔對年輕一代歷史學者,陳永發說:「要全心全意投入」,唯有全心投入,才能融會貫通,此時枯燥的歷史文獻,會漸漸展現生命力,訴說一件件歷史之謎,歷史研究,樂趣就在這裡。

 (系列一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