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吳惠林 :有感於楊小凱教授的辭世

【大紀元7月21日訊】聽聞華裔全球知名經濟學家楊小凱教授的離開人世,誠如曲祉寧在電子郵件中所說的:「小凱說大家都是好人,最終大家都會在更美好的天國見面。而他現在也終於可以脫離癌症的煎熬,愉快地在天國遨遊。因此,希望大家能祝福他,而不是為他感到悲傷。」

是的,對於小凱的辭世,我是為他脫離人世的苦海而祝福,不過,另一方面也為活著的世人,特別是中國的十三億生靈感到遺憾。

我們知道,中國經濟在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放權讓利、向自由經濟傾斜之後,在物質生活上已有很大的進步,但也同時顯現出極大的瓶頸,近年來,關於「後發優勢」和「後發劣勢」的論辯就是對主要癥結的討論,簡單的說,也就是自由民主體制的能否盡早建立和落實課題。

在這方面,楊小凱有著深入的觀察,特別是他出生在中國,對「中國向何處去」這個深切大課題早就關心,並逐漸累積豐碩成果。

由於楊小凱不是以「私利」作為出發點,在經過十年牢獄的體驗,並且浸淫西方學理和分析工具,以及由歷史經驗尋求妥適解決之道。我們可以說,經過數十年的鑽研及觀察比較之後,楊小凱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收割時刻,正待揚帆展現他對未來中國體制轉變的能耐。

我之所以說楊小凱已到具影響力的時候,可由他「被公認是華人諾貝爾經濟學獎最有希望的人選」見端倪。獲得諾貝爾獎桂冠,不但是學術圈裡最高榮譽,是學術地位的肯定,而且在俗世裡也最被尊崇,得獎後的一言一行都具高度影響力。最重要的是,各國政要都會將諾貝爾獎得主奉為上賓,並會將他們的建議當作一回事,甚至邀他們參與國家政策的擬訂。

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Friedma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頂著諾獎的光環遊走各國,特別對極權國家政府的實施自由經濟政策有所影響,智利皮諾契特軍政府的實施經改就是一顯例。

以楊小凱現有的學術成就,早已獲得一九七二年諾獎得主艾羅(K.J.Arrow)、一九八六年得主布坎南(J.M. Buchanan)教授的極力讚揚,被推薦並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應是早晚的事。一旦獲獎聲名大噪之後,發言份量頓時加了好幾倍,北京政權也應會向其請益,楊小凱的建言也就會產生莫大影響力,對於中國的免於走入「後發劣勢」泥沼,以及早日邁入自由民主、真正脫離共產體制,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催化力。

我之所以對楊小凱會有這樣的信心及期望,最主要的因素是他對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海耶克(F.A. Hayek)學理的高度肯定和推崇。高舉自由火炬的海耶克,一生對抗並拆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假面具,他的《到奴役之路》這本書被認為是自由世界免於共產主義荼毒的大功臣。得到海耶克思想精髓的楊小凱,當會把握機會推展海耶克理念,而中國走向真正自由民主大道也應指日可待。

奈何楊小凱英年早逝,我的這個期待也落空了,這難道不是中國人民的不幸,也是人類的一大憾事嗎?──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