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特區不敢開罪中央 建軍節前弄巧成拙?

【大紀元7月29日訊】(亞洲時報陳嘉莉7月29日報導)在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與新界村民之間的軍民糾紛中,香港特區政府的角色,一直備受爭議。有一種意見認為,由於封路決定涉及中國中央機構,所以作為“中國地方政府”的特區政府不敢“以下犯上”,寧可漠視民意也要成駐軍之美。事實上,類似批評特區政府不敢“開罪”中央的指控,在1997年香港回歸後時有發生。

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發言人7月28日表示,駐軍、香港保安局和香港新界元朗民政事務處將於8月15日舉行會議,討論有關封閉軍營內道路事宜。發言人稱,駐軍“高度關注封路措施為村民帶來的影響”。

有新界居民批評,假如解放軍駐港部隊所言屬實,則整件軍民糾紛原來可能是因為特區政府沒有事先作出協調溝通所致。

香港新界元朗八鄉上村石崗村軍營外的馬路,近日出現橫額抗議解放軍駐港部隊封閉出入必經之路;導致村民出入不便的問題。橫額稱解放軍駐港部隊“罔顧村民生命;危害村民安全”。這是香港回歸以來,首次有港人不滿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的公開抗議。

根據亞洲時報在線報了解,事件的起因是駐香港部隊,在七月十日於軍營範圍內懸掛了數個告示牌,大意是根據香港的《公安條例》之《軍事設施禁區令》,經與香港特區政府協商,於2004年7月15日對軍營進行圍網封閉,並在同年10月2日起,正式關閉軍營內的“米道適道”和營內小路,禁止通行。

批評者認為,特區政府在整件事情中,明顯沒有履行作為軍民之間唯一溝通橋樑的職責:特區政府在駐軍有意封路前,完全沒有諮詢村民,要待村民張掛抗議橫額後才急急與村民開會,收集民意。

這次駐軍關閉軍營內的“米度適道”和行人小道,最受影響的一群是沿用道路百多年的村民;然而,村民對駐軍的封路決定毫不知情。

這一種意見指出,特區政府將村民“蒙在鼓裡”,是由於封路牽涉駐軍這其中一個象徵中央權力的機關,因此特區政府的取態變得被動,沒有主動和積極替村民爭取利益。另一方面,村民代表稱他們已應某一方的要求,主動將那些張掛了數天的橫額撤回。

事實上,類似批評特區政府不敢“開罪”中央的指控近幾年來時有發生。2002年,有社區組織協會批評特區政府未有積極幫助被扣押在中國內地的香港人,有港人因而被內地單位扣押長達8個月,其中1名港人被扣押的時間更超過18個月。

社區組織協會當年直指,香港特區政府在協助被扣押港人的事上“無用”,只懂得代當事人及家屬向內地部門查詢、跟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信來信往”等,並沒有主動向有關單位監察個案進展,更不願向港人提供跨境司法援助。

另外,也有代表工業界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於2000年質疑特區政府如何協助香港人解決在內地營商時遇到的糾紛;其時的香港工商局局長周德熙回應說,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香港特區與內地各省市必須尊重彼此的司法制度和執法權力”。

香港人被內地單位扣押和港商跟內地單位發生糾紛,事發地點是國內,特區政府顯得“無能為力”,尚且勉強說得過去。然而,是次駐軍的封路行動卻是發生於香港境內,特區政府的被動姿態,難免惹人擔心。有評論指出,這次橫額抗議事件,剛好發生在八月一日建軍節前夕,如果因為這次事件而影響到建軍節的氣氛,特區政府的“怕事無能”,可能正是主要禍源。(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