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錢煦:動脈為何硬化 謎底將解

【大紀元8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溪頭報導〕與動脈硬化息息相關的腦中風、心臟病,近年來在全球十大死因名列前茅,但醫學界一直不太清楚動脈硬化的形成機制,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工程系主任錢煦,在吳健雄科學營講述生理調控機制時透露,他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最新發現,血管內皮細胞所分泌的調控分子「Rho」和酵素「JNK」之間的關係,非常可能居關鍵,預計在一兩年內即可讓醫界對動脈硬化機制有更多瞭解。

  錢煦指出,若把所有動脈硬化致死的病患加起來,總數絕對超過癌症,醫界一直希望早日掌握動脈硬化的機制,以便有效預防和治療。

  過去僅知在「單核細胞」吞噬「低密度脂肪蛋白」後,會在血管裡變成腫大的泡沫狀細胞造成動脈硬化,但這兩者為何能進入血管內壁,一直不太清楚。

  錢煦所率領的研究團隊五年來持續研究動脈硬化的機制,首先發現當血液裡的酵素JNK過量時,一方面會在血管內壁分泌吸引單核細胞的化學物質,黏住原本在管中高速流動的單核細胞進入管壁內,同時也會促成細胞凋亡讓細胞間隙擴大,使原本擠不進管壁的大分子「低密度脂肪蛋白」從另一管道進入。

  團隊進一步發現,血液中酵素JNK過量的原因,極可能是內皮細胞分泌的Rho分子失去作用導致。在正常情況下,Rho的存在可使血管內皮細胞的應力纖維方向,和血壓造成的應力方向垂直,如此大大降低血管承受的張力,減少對血液分子的刺激作用,也能抑制酵素JNK不過度增生。

  錢煦表示,至於Rho分子在何種情況下無法正常運作,仍待後續研究,預估再過一兩年即可釐清Rho、JNK和動脈硬化之間的整套關係,但他強調,動脈硬化牽涉的層面非常複雜,他所研究的只是其中一個層面,還需更多研究者從不同層面切入,才能真正破解動脈硬化之謎。

  擁有美國國家工程院、醫學院及台灣中央研究院三料院士榮銜的錢煦,是台灣前中研院長錢思亮的兒子,得過五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最優教師獎,因持續不輟的傑出研究和教學表現,在2001年獲頒加大系統的最高榮譽「總校教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