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當年退出聯國 害台灣被隔離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特稿﹞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已三十三年,近十餘年來,中華民國政府逐年為參與聯合國付出努力,無奈至今未果。

生活在台澎金馬之人民長年遭摒除於聯合國外,猶如「政治隔離」之處境,究竟係當年「漢賊不兩立」之政策錯誤,抑或是國際現實使然,均有待進一步深究。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退守」台灣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建政第二年起,所謂「中國代表權問題」,每年都被列入聯合國大會的議程,前後歷經廿二年。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六○年期間,當時的蘇聯於每年的大會上,都提出中國代表權的問題,由於這時期聯合國會員國不多,在美國的強力主導下,這十年以「暫予擱置」(moratorium )方式處理。

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年期間,聯合國會員國逐年增加,美國眼見擱置手法逐漸行不通,美國與我國協調後,決定改以「重要問題」(important question )的新策略,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入會案為重要問題,需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始能成案,這個時期東西冷戰方熾,這個策略成功地拖過了十年。

一九六六年,會員國意大利曾經領銜提案,希望聯大成立特別委員會,以解決中國代表權問題,並提出「兩個中國」之建議做為解決之道,此為「雙重代表權」之雛形與前身。

由於中國當時爆發文化大革命,世界各國多採觀望態度,國際情勢對其不利。但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反對這項提案,立場一致地動員各自友邦,反對這項提案,「兩個中國案」遂不了了之。

一九七一年,聯合國會員國增加至一百廿七國,其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者越來越多,國際情勢對中華民國極為不利。

該年4月,美方提出「雙重代表權」方案,希望中華民國同意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入會,美方仍支持中華民國於安理會之席次。

由於美國整體戰略改變,該年7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表明將赴中國訪問,引起軒然大波。

該月,美國國務卿向中華民國表示,「雙重代表權案」為美方既定政策,同時要求中華民國放棄安理會席次。

隔了幾天,美國駐華大使馬康衛赴行政院會見蔣經國等人,於公於私分析了國際情勢的轉變,中華民國應以安理會席次,換取代表權之維持,並強調留在聯合國對中華民國的重要性。這項建議遭到我方拒絕。

由於情勢日益險峻,加上美方持續施壓,中華民國遲至7月底始低調默許雙重代表權案,但仍堅持安理會的席次不能退讓,對外發言均反對任何形式的雙重代表案。

9月16日,尼克森宣布中華民國於安理會之席次讓予中華人民共和國。

10月初,季辛吉再度訪問中國,各方揣測美方態度已明確轉向,惟美方仍堅稱支持中華民國,我方研判時不我予。

9月18日外交部長周書楷接獲指示,一旦大勢已去,應斷然退出,以免受辱。

10月廿5日,聯大第一九七六次會議,美方所提之重要問題案竟然落敗,最後防線已破,中華民國斷然退出聯合國,聯大隨後表決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文。

許多專家學者稱,若我國當時提早接受兩個中國案或者雙重代表權案,當不致落入全盤皆輸的窘境;亦有論者指稱,即使以安理會席次換取代表權,數年後亦必然面臨遭驅逐之命運。

究竟當年「漢賊不兩立」的政策是否有誤,或當時係淪為美方戰略調整下之犧牲品,翻開歷史紀錄,已能辨明。

今日,對於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而言,如何凝聚共識,提出嶄新的訴求,突破政治隔離之藩籬,實乃首要之務。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