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園地

世界最多的礦石收藏─澳洲博物館

【大紀元9月22日訊】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的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所以大家往往稱其爲澳洲。上帝對澳大利亞可謂得天獨厚。來過的人無不爲其獨特的自然氣候,地理環境及奇妙生物所構成的魅力所傾倒,令人往往産生聯想:上帝用6天創造完世界後,第7天是否是在澳大利亞休息呢?特別是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澳洲就更令許多人珍惜,希望它不會被人欲橫流的濁世太快污染。

我們願通過澳洲廣角來讓全世界的人都更好地瞭解這片令人蕩氣回腸的天地。古人雲: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讓大家通過澳洲博物館來窺一窺澳大利亞的絢爛花紋。

澳洲博物館建立於1827年,是澳洲的第一家博物館,是博物館界的龍頭。它收藏了一些世界上最龐大也最好的動物,礦石,化石,文物等藏品。

澳洲博物館座落在繁華的悉尼市中心,濃蔭蔽日的海德公園將它與喧嚷的商業區劃分得涇渭分明。一旦步入其中,結蘆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思古幽情不由悄然而生。

進了博物館大廳,門立足未定,就被如長橋臥波般淩空橫臥的巨型恐龍骨架所震撼了。侏羅紀的霸主至今仍不甘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每日向遊客展示自己的大家風範,博得陣陣驚歎,以慰它名副其實的“在天之靈”。

礙於場地和預算,博物館展現給遊客的只能是廣泛藏品中的九牛一毛而已。爲讓人“遊”所收穫,博物館底層新推出了“曝光的珍藏”展。這也等於它向公衆揭示了過去175年來一些最重要的發現和這些發現背後的故事,圖像和聲音。令大家得以瞭解展品的重要價值和令這些珍藏重見天日的研究人員。在澳洲博物館的帷幕後,除了去年衆目所囑的兩千件展品外,仍有不計其數的藏品有待一露崢嶸。在“曝光的珍寶“展覽中彙集了此類難得一見又獨具特色的展品。例如:庫克船長1770年得到的一件羽毛鬥蓬;居住在無路廬頂端的奇特毛蝦和一塊以今日的發達科技仍無法驗明正身的化石等。

如果你覺得這些對你顯得太遙遠,毫無關聯,博物館讓遊客有機會接近兩千件獨特的無價之寶,是否把你對博物館從陰沈,古板的印象中解脫出來有所幫助呢?展覽還爲博物館從事的自然和人文研究,通過故事,圖片和對研究人員的介紹,提供了一個讓大衆深入瞭解的珍貴視角。

遊客將會瞭解爲什麽土著將鯨魚的屍體埋葬在國家公園;爲什麽在博物館收藏的一個最好的標本上會有一個整齊的洞;以及什麽力量令博物館著迷去構築一頭7英尺長的袋鼠等等。

這裏有衆多奇妙的故事等待你去發現。諸如:

難以置信的海生蜘蛛在悉尼港的水下築窩;

最近在新喀裏多尼亞發現的巨型壁虎;

非常罕見的深海魚,也是澳洲僅有的一具標本;

1927年搜集的,現在用來測定澳大利亞藍紅寶石起源的藍寶石和鋯石;

1845年左右初次在澳洲找到的隕石和矛盾百出的發現故事;

展覽的每個部分都體現了展品所包含的巨大的廣度和多樣性,也展示了物體和標本如何用於研究考察的。這是一個瞭解澳大利亞不可多得的良機。

告別“曝光的珍藏” 向左 ,通幽曲徑把我的視線引入了寧靜肅穆的骨骼展廳。古象骷髏帶著昔日的尊嚴昂首挺胸,潔白的獠牙道出這一世之雄的威風。仿佛緊盯著遙遠的地平線,隨時準備捍衛它的王國。它像是一面鏡子,告訴我們無論肉體在生前多麽強大,都不可能萬壽無疆。

從底層骨骼專題拾級而上,步入一層展廳,這是個礦石的世界,令人目不暇接。每塊礦石都遭遇了地火的洗劫和億萬年的寂寞,化腐朽爲神奇。就如大千衆生一樣姿態萬千。也許有人理所當然地以爲礦石肯定是灰頭土臉,平平無奇。但這裏的礦石標本會讓人大開眼界。博物館爲讓人更好瞭解礦石的元素構成,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個碩大的鍾面,以礦石圍繞中心排列,每種礦石邊有按鈕,按那種礦石鍾面上方的元素周期表上對應的元素就會有燈光閃爍;讓人對礦石的組成一目了然。我們穿過佈置成岩洞的回型走廊,倘揚在這五光十色凝結的歷史中,一首古詩沖口而出:且夫天地爲爐兮,造化爲工。陰陽爲炭兮,萬物爲銅。這不正是礦石的最佳寫照嗎?

博物館並非只是簡單的陳列館藏,它更鼓勵遊客深入探索。爲此在三樓專門開闢了一個叫“探索與發現”的學習園地。在這個園地裏你可以接觸衆多的標本,化石。那酷似人腦的珊瑚你不嫌重還可以抱在懷裏。對於昆蟲迷可以在電腦上玩遊戲,看你能否從幾十上百副翅膀裏找到與身體配合的那對,很考眼光的噢。這麽生動的學習方式不要說小孩樂此不疲,連我這大人也興致盎然。在遊戲中學習,堪稱獨具匠心。

澳洲博物館非常注重現代科技的運用,除了學習園地有電腦供互動學習,大廳有手觸式電腦螢幕,礦石展覽有電視介紹,出口邊有電影放映,免費播放介紹恐龍的科教電影。全片以魚龍一生的生長繁衍爲線索,帶出侏儒紀的各種恐龍以及其他同期的生物如龜和鯊魚等。給人老少皆宜,寓教于樂的深刻印象。難怪不僅孩子們,連家長也看得目不轉睛呢。

博物館對新科技的使用固然靈活多樣,把對古老歷史的保護也放到很顯著的地位。在底樓專門開闢了土著保留區。對論述土著居民被盜走的一代就是從土著的觀點來著眼的。土著歷史更是從歐洲殖民來到澳洲之前涵蓋到現代。爲更好體現土著文化,博物館甚至把土著居民的第一所教堂整個搬進展廳。在展廳裏你可以看到土著使用的武器,工具,最早的土著照片等珍貴的文物。

澳洲博物館多年來不遺餘力地致力於文化交流,爲澳洲人民和世界人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橋梁作用。去年博物館就舉辦過中國秦漢文物展,受到各方面的廣泛好評。我們祝願澳洲博物館作爲一扇世界瞭解澳洲的窗口在今後的文化交流中發揮更大作用。



















澳洲博物館館址:

6 College Street Sydney (opposite Hyde Park)

NSW 2010 Australia

General enquiries: (+612) 9320 6000

Scientific enquiries: (+612) 9320 6202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