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樂

藝海漫遊:東方絃情-日本箏樂(上)

櫻花

這首日本傳統民謠以五聲音階的優美調性訴說故事的淒絕之美,詩情節奏中道盡櫻花開落的剎那一種難以逼視的美麗。

在日本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會唱這首歌。因為櫻花每年春天短暫地綻放之後,便隨即凋落了,日本人民不僅讚賞這種“壯烈”精神,更喜愛它給大地和人間傳遞了春天的訊息,櫻花被譽為日本的象徵,民族的驕傲,據史料記載,日本的音樂文化和賞櫻有密切的關聯。早在西元七百多年前,就有用日本民族樂隊伴奏的“櫻花宴”,讚頌櫻花的“和歌”,每每佳作迭出,時代相傳。

作者久本玄智先生在1932年7月作了此曲,是箏與尺八二重奏。曲子美如夢幻,是一首耐人尋味寂靜的樂曲。

日本箏是在奈良時代(西元701~794)隨著其他多種樂器由中國傳入,當時被當作宮廷雅樂合奏樂器使用。當時只是演奏簡單的旋律,直到十六世紀,賢順創立了“筑箏流派”, 這是日本箏樂正式形成的開始,十七世紀的八橋檢校所創立的“俗箏流派”開啟了閉關自守的箏界,讓一般的民眾也能聽到箏樂,使得日本箏樂無論在演奏技法、箏曲創作、演出形式皆不斷的發展。

而後有十八世紀的“生田流箏派”與“山田流箏派” 兩流派對立,到十九世紀的逐漸融合, 最後是二十世紀“新日本音樂”的興起,受到西洋音樂相當多的影響,使得日本箏樂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新唐人電視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