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亞洲將會發生大規模心血管疾病流行病

【大紀元9月7日訊】 (據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報導) 研究報告指出,在亞洲,吸煙、日益嚴重的肥胖症和高膽固醇、以及高血壓等因素,即將觸發一場大規模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悉尼大學喬治國際衛生研究所的醫學報告說,心臟病以往在亞洲不是多發病,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亞洲國家若不立即實施預防專案,死於心臟病、或因心臟病致殘的人數將遠遠超過西方國家。報告特別提到中國;報告說,中國的中風發病率比西方國家高四倍,心臟病的發病率在目前還可以控制,但是中國人的心臟病發病率正在急劇攀升,特別是在年青人中和城市地區。

原陝西人民醫院主治大夫金福生表示,中國對醫學界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的健康知識,要廣為宣傳和普及,提高人們對心血管疾病威脅的知曉度:「中國人心血管疾病的表現主要以中風為主,中風多於心臟病的發病率。心絞痛、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都是由於高血壓及高血脂,血脂堆積在小動脈內造成的出血而造成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不一樣,一個表現在腦袋上,一個表現在心臟上。至於為什麼中國人中風發病率遠遠高於心臟病發病率,這個原因在醫學界還沒有搞清楚。」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退休研究員龐玉斌大夫表示:「吸煙是一大殺手,抽煙會大大的增加中風發病率。既然知道不好,為什麼還要抽呢?有人就說抽煙也死,不抽煙也死,反正都得死。他想死,那也沒辦法,是吧!」

龐大夫說,中國人傳統的菜肴過於油膩,雖可以讓一些人大飽口福,但並不見得有利於健康:「現在大吃大喝的現象非常嚴重,尤其是當官的,用公款來吃喝,已經沒法控制了。這實在對自己是有壞處的,偶爾吃一次油的沒問題,現在變成天天都在過年,生活好了,沒有了健康的觀念。人的觀念得改善,人到了世界上就是為了享受,為了揮霍,這個想法就不對。」

金大夫也說,吃的菜過於油膩、鹽分太大、生活節奏緊張,都會導致心血管疾患此外,他說:「要少吃動物內臟,特別是肝臟、肺、腎膽固醇都很高。」

據法新社報導,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喬治國際衛生研究所的報告所依據的資料,來自於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日本、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將近66萬名參與者。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