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謝長廷:朝野面臨合作共生或零和抉擇(三)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7日報導】協商對話 政黨合作

陳總統在元旦演說中,提出了「以協商對話來開創安定新局」的思維。總統的用心,就是希望結束無謂的內耗與空轉,而能以新的政治安排來安邦定國。雖然總統提出了這個大方向,但安定新局如何實現,仍需要有心的各黨派政治領導者共同來締造。

政黨合作,在台灣是前所未有的。政黨合作會在此時被提出,是因為舊的政黨「零和」鬥爭系統無法運作;為了解決更複雜的新問題,政治系統必須依循著「非零」的邏輯去演化,而成為更進步而複雜的「合作共生」系統。

在「共生」、「雙贏」的邏輯下,政黨合作必須要有細緻的程式與機制,來保障並擴大各政黨所代表的社會利益。

政黨合作首先必須建立社會信賴。政黨合作必須是透明、公開,不以權位做為交換條件的。政黨合作也不應該以政黨放棄其各自的基本主張為條件。

政黨合作不是政黨合併,沒有必要要求任何政黨改變其基本立場。如果政黨為了合作而放棄其基本主張,則無異於背叛其選民,而且更讓民眾有權力分贓的感受。

我以為,參與合作的各政黨,可以宣示保留其基本主張,聲明不放棄政黨的基本原則,但是在其他事項上以開放的態度進行合作。政黨可以用書面或非書面的形式,各自公佈他們自己的保留事項,並列出協定事項,其中可能包括其政策與法案的優先順序。

政黨在政策上的協商合作,在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在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案之前,也可以提早進行協商溝通,將在野黨的意見納入行政院的提案裡面。

如此,在行政與立法兩院,都能夠有協商溝通的機制,而各種不同的理念與利益,也能在政府的政策形成過程中,獲得充分的表達。這對於穩定政局將有很大的幫助。

政黨在政策上透過協商對話,達成合作之後,可以在立法院成立「安定聯盟」,在政策優先順序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穩定的多數。

下一步的合作,可能會包括行政權力的分享,也可能不會包括行政權力的分享。兩者都是合理的結果,也是政黨合作的常態。對此我們的民眾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而無須有過度的反應。

安定內閣 振興經濟

為了安定政局,此時我們所需要的新行政團隊,是一個抱持合作共生理念,強調協商對話機制的行政團隊。

有人以為,此時台灣所需要的,是所謂的「財經內閣」。我認為,以經濟議題做為優先政策議題,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台灣所面對的經濟問題,僅有部分因素屬於經濟面,而一些非經濟面的因素卻更為根本。

台灣的經濟基礎是健全的,當前政府的財經政策大方向也是正確的。造成台灣投資報酬率降低、投資風險提高的因素,主要是政治面的因素,諸如政局不安、社會的信賴不足、兩岸關係緊張等。要處理這些政治問題,這個新行政團隊不可能是狹義的「財經內閣」。

相反地,它必須是一個有寬宏視野、有包容格局、有民意基礎、有膽識與實力的「安定內閣」。

新行政團隊振興經濟的途徑,即是「恢復信心」。只要人民對政局能夠恢復信心,投資人對台灣的經濟前景,就能夠重建良好的預期。

投資環境改善,景氣繁榮,政府稅收增加,人民的生活水準才能再次提高。以「非零」的思維,推動政黨協商合作,進而穩定政局,恢復信心,就是新行政團隊的首要之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