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新聞

沒了武夷山 中央山脈 台灣寒流更冷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據中廣新聞記彭群弼報導)時序進入秋天各地溫度開始轉涼,台灣地區冬天一旦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溫度都會明顯下降,出現所謂的「寒潮」,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台灣地區在兩大屏障:中央山脈以及大陸福建武夷山的影響下,低溫下降的情形比較緩和。

根據研究顯示:如果沒有地形保護,台灣地區碰上寒流來襲,溫度下降的幅度可能會增加一到兩度!

中央山脈不但在颱風侵襲期間,保護西半部地區減少風雨威脅,甚至還可以在冬天寒流來襲時,減緩低溫下降的威力!

中央氣象局上午舉行天氣分析與與預報研討會,由中正理工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廖杞昌等四人所發表的「寒潮爆發期間局部環流受地形影響」的論文中,特別分析了寒流與地形之間的關係,這項研究以2001年12月21號來襲的寒流為例:當時板橋氣象站的溫度在24小時之內,下降了7.9度,到達「強烈寒潮」的標準。

研究中認為:強烈大陸冷氣團在南下的過程中,先是碰上了福建地區的武夷山系,接著又受到中央山脈影響,對於冷空氣產生分別產生了阻擋以及分流的效果,研究認為:如果沒有兩座山脈的屏障,冷空氣帶來的低溫下降效果可能會更為明顯,而且冷氣團逼近的速度會更快!

研究中認為:大陸的武夷山範圍寬廣,在迎風面的西側,氣壓上升,溫度下降,背風測則是氣壓降低,溫度上升,也使得冷氣團接近台灣地區時,風速增強,風向改變。至於中央山脈,由於是東北西南走向,讓大陸南下的東北風碰上中央山脈的阻隔,勢力被迫一分為二,強度也就降低了。

根據廖杞昌的研究認為:如果沒有大陸武夷山的屏障,2001年的那一波「強烈寒潮」,北部地區可能會比當時出現的4.8度低溫,還要低上一度,至於中南部地區,可能會低上兩度。

至於中央山脈的貢獻,也大致相當,中南部地區的溫度下降二度,北部地區則是一度左右的差距。此外,研究中也認為,中央山脈分流的效果,會讓東部的花蓮外海及西部的台中外海,風速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