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中國新聞自由全球排名倒數第九

新聞自由指數西方退步 經濟發展是民主人權先決條件不成立

【大紀元10月21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10月20日公佈2005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在總共167個國家的評比中,中國排名倒數第9,北韓蟬聯新聞自由度最低國家。台灣排名第51名,比去年進步。

  

無國界記者組織今年是第四年連續進行世界新聞自由評比,排前10名都是歐洲國家,丹麥、芬蘭、冰島、愛爾蘭、荷蘭、挪威、瑞士名列前茅,俄羅斯、中亞和高加索國家則排名靠後。

東亞、中亞和中東國家因政府或武裝團体壓制、干涉新聞自由,媒体無法自由運作。東亞如緬甸占第163名、中國第159名、越南第158名、寮國第155名;中亞國家:土庫曼第165名、烏茲別克与寮國積分相同,同居第155名、哈薩克第119名;中東國家:伊朗第164名、伊拉克第157名;沙特阿拉伯第154名和敘利亞第145名。

北韓連續四年敬陪末座。無國界記者組織指出,北韓以秘密警察管制人民听外國廣播電台,新聞記者稍不按照政府規定便送集中營。

無國界記者組織指出,南韓占第34名,是亞洲地區國家評比新聞自由最高的國家,与第51名台灣,兩國越來越接近歐洲民主國家。台灣在去年新聞自由評比為第60名,今年排名提升至第51名。

 

若干西方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度大幅滑落。法國則因搜查媒體辦公室等事件,排名跌到第30名。加拿大也因干預新聞來源保密一事,排名下滑到第21。美國因干預新聞來源保密一事,排名下滑逾20名到第44。

  

無國界記者組織指出,這項全世界新聞自由指標顯示,有關經濟發展是民主和人權的主要先決條件的立論并不成立,前60名新聞自由國家有好几個貧窮國家在內,如貝南第25名、馬利第37名、玻利維亞第45名、莫喪比克第49名、蒙古第53名、尼日第57名和東帝汶第58名。

一些新興國家在新聞自由度上大有進展,打破了過去認為民主需要數十年之久才能建立的論點。在排名前60的國家裏,有9個在最近15年裡才獲得獨立,包括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納米比亞、波士尼亞、馬其頓、克羅埃西亞及東帝汶。

  

排名最末的10個國家是:越南、中國、尼泊爾、古巴、利比亞、緬甸、伊朗、土庫曼、厄利垂亞及朝鮮。無國界記者表示,在這些國家裏,新聞記者處境艱辛,政府或武裝團體讓媒體無法自由運作,新聞記者甚至只是傳達政府宣傳的工具。

  

無國界記者組織的這項評比是透過組織在全世界130名聯絡員,包括記者、研究人員、法務人員和人權人士,以及其他獨立言論自由組織,回答評估一國新聞自由的50個問題,所得出的結果。

此前,無國界記者組織發佈消息,前《世界報》駐瑞士聯合國記者布海和夫人樂萬森9月底在曼谷被禁止進入中國境內。此決定由中國外交部直接作出,據披露與布海夫婦2003年出版的《聯合國反對人權?》一書揭露聯合國人權狀況有關。

  

布海說:「為甚麼中國,這個想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的國家,會害怕只持紙筆的兩位記者呢?而且中國已保證在2008年奧運會到來時允許記者自由的工作。我們愛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我們不認為現在的中國政府等同於中國。中國在這個政府當權前就存在,當這個政府不存在的時候,中國還會存在。我們批評的是這個政府所採用的鎮壓手段。」

  

布海指出,中國已簽署了聯合國人權條約,「條約第19條明確指出每個人都擁有獲得信息的權利。中國承認這一條約,然而同是這個政府卻因我們敢於說話並引起人們再次關注人權價值而拒絕我們入境」。(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