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學者:國家認同是實際問題

【大紀元11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昱婷/專訪

國三學生對「我國」的認知毫不猶豫的認為是台灣,參與民間教科書編寫的成大歷史系副教授蕭瓊瑞表示,這意味國家認同不是理論或是政治的問題,而是實際的問題。

蕭瓊瑞主編民間教科書台灣史部分,為了避免混亂,蕭瓊瑞表示,一律以「清廷」、「中國」代替。蕭瓊瑞說,出題的老師可能沒有察覺到「我國」的意思,但v教學要有明確的歷史認知。這無關政治或理論,而是在曖昧的國家認同中,事實的反映。

蕭瓊瑞說,台灣的國家認同一直在改變,現在並不是第一次。日治時期使用「本島」一詞,當時的國語是指日文,戰後最常使用的名詞是「本省」,如果談古代中國,要用中國來代表本國,對原住民學生並不公平,因為原住民從頭到尾都是獨立,不曾隸屬中國。

蕭瓊瑞指出,許多被指稱為統派的媒體直到近期提到中國時,例如美中關係,中字還會加括號,但現在已不加,反而是寫美中台關係,這就是事實勝過他們的信仰。歷史的演變就是如此,如果往回看一九五四年美國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美協防條約」,未來的學者研究這段歷史時,反而中字得加括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