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通膨隱憂引導台央行升息 明年中可望停歇

【大紀元12月23日報導】台灣經濟回顧與展望專題系列七之七(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二十三日電)回顧今年,在通貨膨脹隱憂以及美國逐步升息擴大與台灣利差影響下,中央銀行從93年10月起到今年12月,已經連續升息 6次。展望明年,隨美國將暫停升息,國內物價也回穩,專家認為,央行明年中旬以後升息腳步將停歇。

台灣從民國89年底開始逐步降息,共降息15次,直至重貼現率降到1.375%,而市場新台幣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不到1.5%,低檔利率維持一年多後,隨著全球經濟成長,低物價出現回揚,通膨隱憂呈現,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帶頭升息下,央行在93年10月起也開始升息。

台灣央行今天起,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分別調高成為 2.25%、2.625%和4.5%。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在理監事會議後的年終記者會上指出,短期實質利率仍為負數,貨幣政策不算回歸中性水準,還有一點距離。

彭淮南的說法,外界解讀央行還有升息空間,明年三月底再升息的機會相當大,並預估最遲明年中以後就不會再升息。

美國在12月13日又宣布升息 1碼,聯邦基金利率目前為 4.25%,美國連續升息13次,過去這13次幾乎都是每次公開市場會議 (FOMC)時升息1次,連續升息的結果,美國利率從1%低檔逐步上揚,回到 4.25%接近中性立場的水準。

受美國升息影響,台灣和美國利差持續擴大,加上國內經濟景氣回升,物價攀升,尤其公用事業費率如水電等,一直有調漲的聲音,造成國內實質利率(名目利率減去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呈現負數,迫使央行去年開始升息。

今年颱風特別多,影響蔬果價格,加上油價曾經一路飆漲,使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居高不下,通貨膨脹壓力沒有減退,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疲弱,當時金融市場還曾期待央行可能升息一碼因應。

但因為今年台灣出口貿易表現不如過去,以致經濟成長一直達不到政府設定的目標,央行雖然持續跟進美國的緩步升息,但對因颱風和油價飆漲造成的通貨膨脹隱憂,每次升息幅度都只有半碼,以免衝擊經濟。    隨著今年第四季出口表現轉佳,美國升息將進入尾聲,可能再升息一次,把利率調高到4.5%後就停止升息。展望明年貨幣政策,專家認為,台灣央行明年中以後升息腳步可望停歇。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指出,花旗銀行預估如果美國明年1月31日升息到4.5%後,3月就不再調漲利率,但台灣和美國的利差仍大,央行明年第一季預期還會升息半碼。

花旗銀行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8%,明年為3.6%,經濟成長趨緩,而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 明年預估會從今年的2.3%降到2%。

由於央行主要關注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因其漲幅溫和,央行今年來都是緩步升息,明年通膨壓力不大,加上顧慮到經濟成長,預期央行升息動作將暫時停止。

鄭貞茂說,明年台灣的通貨膨脹問題不嚴重,當物價壓力減輕,實質利率偏低問題可迎刃而解,美國也暫停升息,台灣央行第一季再升息半碼後,如果明年六月物價指數超過2%,美國三月底再升息,台灣央行屆時仍有再升息一次的可能性,之後利率應該就會維持不動一段時間。

台灣經濟研究院第二所所長龔明鑫則指出,明年颱風如果沒有像今年這麼多,且油價看來沒有再飆漲的動力,其中一項原因是中國大陸已確定油源,所以明年的物價應該會下降,預估 CPI年平均可能不到2%。

他認為,物價下降,台灣負實質利率問題就會消失,而美元因為升息停止,匯價應該不會像今年漲勢凌厲,為了確保投資動能、經濟持續成長,明年央行貨幣政策不必再積極緊縮。

台央行貨幣政策包括利率和匯率,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認為,要觀察明年貨幣政策必須同時觀察雙率變化。他指出,台灣是小型經濟體,央行重視匯率甚於利率,如果通膨到一定程度,又無法透過匯率(讓新台幣升值降低進口物價)調整,就得升息因應。

梁國源表示,明年物價壓力不大,近期景氣回升,外需增溫,為了維繫出口動能,央行明年應該不會再升息。

展望明年,在通貨膨脹壓力減輕、脫離負實質利率以及美國停止升息等因素下,預期央行大約在明年中旬以後將停止升息,利率將不變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