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金門莒光樓等五處歷史建築掛上識別標章

【大紀元1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二十八日電)金門縣登錄的歷史建築數量為各縣市排名第一,金門縣政府為維護文化景觀,選擇莒光樓等五處歷史建築為示範點,今天由縣長李炷烽為歷史識別標章揭幕,期待鄉親和中外觀光客認識、進而愛護金門歷史文化。





台閩地區各縣市登錄的歷史建築共五百二十處,其中,外島金門縣有一百三十四處,約佔四分之一強,金門縣政府文化局為喚醒民眾愛護歷史建築,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下,選擇金城鎮莒光樓、金寧鄉湖下三間樓仔、金湖鎮陳景蘭洋樓、金沙鎮浦邊洋樓群、烈嶼鄉鐵漢堡等五處為示範點,掛上歷史建築識別標章。

金門縣歷史建築識別標章掛牌儀式,上午在莒光樓舉行,由李炷烽主持,偕同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金門縣文化局長李錫隆、國立金門高中校長李世峰共同為識別標章揭幕,在場觀禮有縣屬機關首長、學校校長等。

李炷烽指出,金門每一棟歷史建築的背後,都有一段嘔心瀝血的故事,這些歷史建築矗立於亙古的時空中,陪伴在地人努力與成長,不斷澱積出燦爛、華美的文化。可惜的是隨著時代演進,這些歷史建築與其背後的陳年往事逐漸被人們遺忘,文建會為了保存這些文化資產,花了三年時間辦理台灣光復以來第一次的歷史建築清查工作,目前完成登錄的歷史建築已有五百二十處,金門即有一百三十四處強,這是地方珍貴的文化資產。

他表示,歷史建築掛上識別標章後,除了輔助說明歷史建築的史蹟的功能性外,期盼能帶動觀光導覽與文化認同的教育性,同時整合金門縣的觀光資源,更帶動地方觀光的轉型與更多的新契機。

省府秘書長翁明志也指出,歷史建築為金門歷史文化不可磨滅的一部分,最近古寧頭北山共軍指揮所整修走樣,引起鄉親的關切,希望未來歷史建築維修,應重視維護原貌,維護真實的歷史。

金門縣文化局長李錫隆說,「歷史建築」是指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等,礙於經費問題,今年的掛牌地點只選擇五處,未來會陸續推動,透過識別標章的中英文解說,導覽鄉親和中外觀光客走進金門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