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兩民主聖地 綠地變藍天

【大紀元12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邦平/特稿

從黨外時期到民進黨,廿四年來綠色執政的「宜蘭經驗」,在陳定南手中開創,也在他回鍋參選時劃下句點;宜蘭市長呂國華成為終結民進黨執政的英雄,宜蘭縣藍綠版圖從此改寫。

過去廿四年,陳定南、游錫堃、劉守成各擔任八年縣長,宜蘭被視為綠營堅定的堡壘。但這次民進黨內沒有夠強勢的人選,促成陳定南回鍋,但難脫阻礙新生代出頭的批評,加上中央執政成績不佳,都形成陳定南的重重阻礙。

國民黨的呂國華四年前曾參選縣長,初試啼聲,挑戰尋求連任的劉守成,只輸了不到八千票,大大振奮藍軍士氣,這幾年整軍經武,就為了這一戰。

刻意經營綿密的人脈網絡,精心設計的政見主張,呂國華在從政的經歷上,能讓人批評的地方不算多;選舉策略靈活,後期鎖定工商發展落後、缺乏工作機會等議題,更抓住執政成績的痛腳,營造了勝選氣勢,並成功達成政黨輪替的歷史任務。

從昨天開票的數據看來,藍營歷來佔優勢的地區得票都大勝,綠營能贏的地區卻贏得有限,綠營在後期選情告急下,雖有游錫堃全力助選,最後關頭林義雄也出面,固然有提振士氣、穩定軍心的作用,但仍無法挽回失去的江山。

嘉市 黃敏惠瓦解許家班

記者趙慧容/特稿

被視為「民主聖地」的嘉義市,由許家班執政二十三年的紀錄,在市長陳麗貞連任失利後劃下句點。

嘉義市七十一年由縣轄市升格為省轄市,當時的市長許世賢直接升為省轄市市長,此後歷經各次市長選舉,也都分別是由許家班張文英、張博雅姊妹輪流當選,四年前陳麗貞參選市長時,依然是扛著許家班旗號。

許家班不畏威權、清廉反貪污,市民則用選票支持,讓嘉義市贏得「民主聖地」的封號。

不過在民進黨贏得執政權,陳麗貞加入民進黨後,許家班挑戰威權的核心價值,基本上已失去戰場;而民進黨在陳麗貞民調落後下,將市長選舉拉高為政黨之爭,似乎更讓許家班失去著力點。

也難怪當象徵許家班領袖的前內政部長張博雅,在緊要關頭表態不支持陳麗貞後,讓選民在市長選舉中,又看到了許家班的影子,但這也是許家班和民進黨結束長期合作關係的宣告。

經由這一變化,未來的嘉義市政壇,許家班有可能分解併入不同政黨;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次市長選舉結果,是民主聖地的淪陷,或者認為許家班已瓦解,不過對許家班而言,讓嘉義市民持續保有不畏威權、反貪污的理念,就是許家班精神的存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