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放寬漲跌幅有助活絡台股 但操作風險也增加

【大紀元2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孟雯台北十二日電)今年年中到下半年台股交易制度將出現重大變革,平盤下融券放空限制將取消,個股漲跌幅度會由現行7%放寬到 15%,兩項新政雖有助活絡台股,提高成交量,但盤中震盪幅度將加劇,散戶投資人操作難度與風險大為提高。

台股平盤下不得融券放空交易限制實施長達六年多。市場人士認為,政府利用政策鼓勵作多,限制空頭,但事實上,股市交易就是有人看多,有人看空,這就是所謂的市場機制。政府對空方綁手綁腳,表面上看來是鼓勵市場作多,當股市遭遇利空重挫時,低檔也少了空頭回補力道,可能加重股市跌幅。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終於決定尊重市場機制,重新開放平盤下融券放空交易,甚至在今年五月份,台灣50成份股將優先適用,投資人就可以根據各方面向研判,自由決定資券多空操作方向,沒有任何限制。

台股個股漲跌幅限制7%放寬到 15%,市場法人對這項政策也給予高度肯定,認為以台灣經濟發展程度,股市漲跌幅限制在7%確實不妥,因為即使是中國大陸個股漲跌幅也都達10%,何況經濟高度發展的台灣。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認為,政策放寬台股漲跌幅到 15%,有利於台股放大成交量,因為單日股價波動幅度放大之後,市場容易產生追漲殺跌效應,交易量就會增加,漲跌幅放大後,盤中會吸引短線客在盤中「搶帽子」。

國際投信副總經理楊師銘解釋,個股漲跌幅由7%放寬到 15%,換言之,個股當日最高價與最低價差將由現在14%擴增到30%,盤中任何重大消息,都會造成個股股價大幅震盪,特別是盤中發生誤傳的多空消息,投資人若無法研判訊息的正確性,很可能受不了股價劇烈波動,被洗牌出場,隔天又得作彌補動作,所以,個股漲跌幅放寬後,散戶短線操作難度更高。

對於放寬漲跌幅,楊師銘提醒投資人與主管機關,「融資保證金制度」一定要同步檢討。目前融資保證金六成、融資維持率166%。個股漲跌幅放寬到 15%後,萬一投資人當天以融資追價買到漲停板,終場卻以跌停作收,融資維持率馬上掉到116%,投資人當天就被迫面臨融資追繳。

根據政策規劃,預定今年第三季放寬個股漲跌幅到15% ,交易制度重大變革不但使操作難度高,投資風險也增加,這也可能加速散戶退出台股,使法人佔台股的交易比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