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過度依賴中國 不利台灣經濟

【大紀元2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訪

由學界轉換跑道出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吳榮義,多年來主張不宜貿然西進中國、應分散市場風險立場,是否會轉變?吳榮義表示,台灣對中國經濟過度依賴的問題,必須重視其嚴重性,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兩岸經貿或其它政策制定與推動,都必須整體通盤考量,因為內閣是一個團隊而非他個人。

他也強調,未來他將全力襄佐謝揆,並積極協助行政團隊推動各項財經政策,希望能讓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達到五%目標。

成為謝長廷拚經濟的左右手,吳榮義曾經擔任台灣國內三大智庫之一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他一向主張台灣經貿不能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對三通直航也採取保留態度,三年前更提出五大理由反對八吋晶圓廠登陸,因此,有人將吳榮義視為「戒急用忍」基本教義派大將。

對此,吳榮義說,主張台灣要分散市場、不要過度集中在中國,純粹出自於台灣經濟利益考量,完全沒有意識形態或政治因素,他反駁,「哪有什麼基不基本教義派,我是學經濟的,以經濟論經濟,從沒考量過政治問題」。

由學界進入行政團隊後,吳榮義過去的堅持與立場,是否會隨著身分不同而改變?

「我沒有立場改不改變的問題﹗像國內經濟不能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三通直航也涉及國家安全,這些主張沒有理由否認。」但吳榮義也說,落實到具體政策決定上,就需要整個內閣團隊相關部會進行通盤的考量,不是他隨口說說就可以決定。

「以前我的身分是學者,對政策意見只是一種個人建議,可以不用考慮可行性或執行面;但現在角色不同,個人必須與謝院長和行政團隊充分配合才行。」吳榮義強調。

對於政府未來是否鬆綁兩岸經貿關係、甚至開放三通直航?吳榮義回答,他的角色是副閣揆,負責提供政策分析建議、統合各部會意見與政策之推動執行,但這些重大政策決定權,在陳總統和謝院長,而非他的權限。

不過,吳榮義指出,包括兩岸經貿的任何政策,都將提供出完整、周延的分析與建議給謝揆;他強調,未來行政院政策推動將以溝通、協調為原則,有重大爭議就先擱置,可從沒爭議的部分著手,避免政府空轉。

對於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相當具有信心的表示,他和中央官員、國會、企業界、學術界等各方人脈都相當熟悉,長期以來也一直參與中央政策推動。

吳榮義說,台灣經濟研究院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四點六七%,但他認為,還有向上努力的空間,因此,他將全力襄佐謝長廷院長推動各項財經政策,希望今年經濟成長率能邁向經建會訂下的五%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