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是誰順手牽羊?

在心理學家的眼中,「偷竊」是八歲以前的一種「特殊語言」。「媽!小明偷了我的忍者龜!」、「小咪偷了我的龍貓!」有時就連自己的弟弟,他也會指責道:「弟弟是小偷,他偷了我的恐龍故事書,不要臉」!

如果孩子東西被「尚未」了解行為規範的孩拿走了,該怎麼?

•幫助孩子了解原因:讓孩子用聯想方式,推測別的小朋友拿他東西的原因。 會不會因為小咪太喜歡龍貓,但又沒有錢買,只好把他「借」回去玩幾天?等孩子相信是這個原因之後,再再提醒孩子去要龍貓時,可以這麼說:「小咪你昨天「借」走我的龍貓,再給你玩幾天就要還我了,因為我也好喜歡它」。或者問孩子願不願意把龍貓送給小咪。

孩子失去玩具,就像失去朋友一般,他在乎的往往不只是那個玩具。而是朋友被剝奪的感覺,父母有必要幫他解決心中的委曲,讓小孩知道別人不是故意偷他的東西的,爸爸媽媽明白他受的委曲。

•邀「小偷」參加你們的家庭聚會:任何孩子都不是天生的小偷,他們一部份因為「認知」能力尚未發展健全,於是分不清楚你的、 我的、 他的才會屢屢順手牽羊。另外有一部份的孩子則是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才會習慣性的偷竊,作為「反抗」的手段。

給這種孩子一些「關懷」吧!也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可以多一些的體貼,少一些的對抗。你的「示範」會使孩子更窩心的對待朋友!

•如果孩子不知誰拿了他的東西,何妨和他編一個「龍貓歷險記」的故事,讓孩子想像他的龍貓也許只是偷偷離開他,到很遠的、很遠的地方去冒險了,至於會發生什麼事情,請你和孩子 一起動腦筋吧!也許你們會因此創造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

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故事療法」,透過說故事、聽故事的方式,將心中的委曲、憤怒、不滿一一消弭殆盡,如此,便能夠還給孩子一顆清朗的心。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