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東考古發現 史前文化和原住民文化有淵源

【大紀元3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七日電)台東舊香蘭遺址搶救告一段落,考古小組今天發表重要成果,考古界首次找到史前文化和現代原住民的淵源,且當時的「原住民文化」已經相當文明,具備先進鑄模技術,在東南亞國家算罕見。

舊香蘭遺址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南太麻里溪出口海口南岸,九十二年九月杜鵑颱風沖刷海岸,意外讓這個埋在沙灘下二、三公尺的遺址出土。

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員李坤修率領的搶救小組,經過十四個月的發掘、八次颱風侵襲,今天考古人員在台東縣政府文化局的陪同下發表豐碩的成果。

台東縣政府文化局長林永發表示,這次搶救挖掘,在文化層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遺物,有石板棺、各式陶器、動物造型陶偶、石器、獸骨飾品、琉璃珠,是一個極度豐富的文化遺址。

李坤修說,這個遺址出現三項重要的考古證據,第一,找到了史前文化和現代原住民的關聯,在遺址出土的部份陶器、石器及骨角器上出現百步蛇紋飾,這項具體的證據證明舊香蘭遺址和原住民文化可能直接淵源。

第二,遺址文化層內出現隨地散落的琉璃珠及鐵渣,也出現鍛造鐵器的現象,及熔解玻璃材料的證據,證明這遺址曾經是金屬器和琉璃珠的製造場所。

第三,這遺址出現鑄造金屬器的模具,從模具特徵推斷,所鑄造的器物有青銅鈴、青銅刀柄,證明這遺址可能是台灣史前製造青銅器的工廠。

李坤修表示,這三項重要的發現,除了找到史前人類和現代原住民有關的證據外,也證實,當時的社會已經相當文明,在工藝技術研究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史前館長臧振華指出,舊香蘭遺址除了在島內具有重要意義外,也證明台灣和東南亞國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臧振華說,過去的考古認為,出土的琉璃製品和青銅器、玉器,可能來自海外的交易,但從舊香蘭遺址找到模具研判,台灣史前人類早已具備鑄造的技術,或許東南亞的琉璃飾品是從台灣流出;另外,舊香蘭遺址的文物和菲律賓的伊富高族很相似,兩者應該有所關聯。

台東縣政府表示,舊香蘭遺址第一階段的搶救,受限於經費,只有挖掘百分十六的面積,現在遺址面臨了海浪吞食的危機,希望中央政府能挹注經費,讓考古人員可以繼續搶救這個遺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