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劉氏石是地球內部最富含的礦物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九日電︶全台灣第一位用發現者名字命名礦石的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劉玲根,早在1974 年到 1975 年間便以高溫高壓合成鈣鈦礦,隨後又在 1979 年和 1982 年推論,大於三分之一到近半個地球都是由這個特質組成的,華人礦物科學界為省卻麻煩的長串名稱,改稱這種礦石為「劉氏石」。

1974年到1975年間劉玲根在高溫高壓的實驗中,首次合成MgSiO3和 (Mg,Fe)SiO3的鈣鈦礦 (CaTiO3)相後,他又在1979年、1982年推論出,大於三分之一到近半個地球都是由這個特質組成。

劉玲根表示,這個結果現已為全球所公認,但由於它的重要性,這個合成物廣泛的被地球科學家所研究,為簡化科學用語,華人科學家們建議將這種「含鐵的鎂矽酸鹽呈鈣鈦礦結晶形」的物質,根據以合成人命名的原則,正名為「劉氏石」。

他指出,國際上,對新合成礦物的命名,通常都是等到這個合成物在自然界找到後,再以原合成者的姓氏命名,但這個通則也有例外,例如 SiO2 的高壓相柯英石 (coesite),在 1953 年由 Coes 在實驗室合成後,隔年就命名為 Coesite,但柯英石一直到七年後才在自然界中找到。

不過劉玲根認為,有些也許永遠不會在地球表面找到的劉氏石,因為生成的壓力相當於下地函的環境,或許有些較大的行星說不定滿地都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