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觀察家:吉爾吉斯選舉缺乏民主素養

【大紀元3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編譯報導)國際選舉觀察家批評吉爾吉斯(Kyrgyzstan)共和國的國會選舉是—「極度缺乏民主規範」,並敦促其執政當局應在兩週後的第二輪決前夕改善作為。

據《美聯社》之報導– 2月27日第一輪選舉的結果顯示,角逐75個國會議員席次的候選人中有過半者須進入第二輪決選,為這個前蘇聯國家的政治前景投下不穩定因素。在首都比斯凱克(Bishkek)的集會中,反對派示威者有少數甚至與政府支持者發生了肢體衝突。

現任總統阿斯卡-阿卡耶夫(Askar Akayev)之子艾達爾(Aidar)已於第一輪投票中勝出,但其女博美特-阿卡耶夫(Bermet Akayeva)則必須面臨第二輪決選。

總統阿卡耶夫自1990年起便領導該國,依法不得再續任;雖然阿卡耶夫否認有意再續任,但反對派指控其支持者有意操弄國會選舉,以利屆時憑多數優勢修改憲法使阿卡耶夫得以續任第三期。

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表示,自五年前的國會選舉後,吉爾吉斯的投票選舉不能說沒有進步,但也屢見缺失,最廣為垢病的即是對媒體的干預。

本次國會選舉被視為今年十月吉爾吉斯總統競選前的民主素養大考核。在選舉展開的一週前,印刷廠曾發生斷電事件,使大多數吉爾吉斯的獨立性報紙無法出刊;美國資助的FM頻率廣播電台也被迫停播。OSCE議員基摩-吉爾鍾能(Kimmo Kiljunen)說:「這是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太滿意這裏選舉環境的原因之一。」

然而,該國中央選舉委員會的主委蘇來曼-依曼貝耶夫(Sulaiman Imanbayev)不採納這些抨擊。他反駁:來自獨立國協(前蘇聯成員國組成的鬆散集團)、上海合作會(Shanghai Cooperation Council)等由俄國、中共及幾個中亞國家所組成的觀察團均未表示有發現重大違法事項。

某些分析家則警告吉爾吉斯,說該國正處於暴發大規模示威抗議的邊緣;如烏克蘭與喬治亞(Georgia,或譯格魯吉亞)曾因選舉弊案而引發的示威活動很可能在吉爾吉斯上演。

數位反對派人士在2月27日的選舉中皆被禁止參選。某一選區因而發生了抗議行動,投票遂被迫延後至3月13日;但隨即有60%的選民將其選票註記給所有的候選人,試圖要求重新舉辦選舉。

目前所剩的73個席次中,有40位未贏得絕對多數而須進入第二輪決選。由於過半的席次未決,新國會中將有多少比例是支持阿卡耶夫的尚難以論斷。

本次選前最被炒熱的爭議之一是,突出的反對派領導人羅札-歐頓巴耶娃(Roza Otunbayeva)被排除與博美特-阿卡耶夫競選。歐頓巴耶娃是該國前駐美大使,因被指不符候選人須在選前定居吉爾吉斯五年以上的條件而被取消參選資格。

歐頓巴耶娃在比斯凱克的反對派集會中即說:「這次選舉執政當局百般地干預,當局並未給予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