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決心有尊嚴面對死亡 教宗為全球樹立典範

【大紀元4月2日報導】(中央社梵蒂岡二日美聯電)病危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決定留在家中有尊嚴的面對死亡,而非繼續住院治療。教宗面對的狀況,和許多病危患者殊無二致,而他的決定為全球樹立絕佳典範。

教宗在被告知病情的嚴重性後,就決定留在聖伯多祿廣場邊的三樓公寓,靜待生命的最後一刻到來。事實上,教宗為迎接此刻到來準備已久。

他罹患帕金森氏症等疾病,過去十年來健康每下愈況。卻也因此,他的著作和演說更頻繁提及死亡的道德問題。教宗的結論也很簡單:在死亡那一刻到來之前,生命都具備著與生俱來的尊嚴。

他鼓勵醫界研究「增加和延長生命的方法」,另一方面強調,即使病人陷入「植物人狀態」,供應基本維生養份也是應負的道德責任。

但教宗也說,如果病人因為不願陷入昏迷、不願耗費大量醫療資源只為延長負擔沈重的生命,因此拒絕接受治療,也是可體諒之事。

紐約麥摩奈狄斯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任巴黎斯說:「他(教宗)樹立了很好的典範。不幸的是,至少在美國,許多人選擇孤獨的死在醫院,身上還接著許多導管。事實上,他們的病情早已不會再有進步,醫學能作的也極為有限。」

領導「基督徒醫療協會」的魯德博士也說:「有時醫學已無法再作什麼,此時應該從『治療』轉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