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連戰與胡錦濤——好尷尬的握手

【大紀元4月29日訊】連戰4月26日抵達大陸南京,29日將在北京會見胡錦濤。相隔五十六年,國共兩黨的最高領袖將實現歷史性地握手。然而,這兩雙手,曾在半個多世紀裡揮舞著咒罵對方;這兩雙手,曾沾滿了對方無數生命的血腥;這兩雙手,曾代表不可一世地強權——而且還有一雙手仍然代表著強權與殘暴。這兩雙手握在一起好尷尬。

熱手與冷手

連戰在台灣無數地擁戴者和反對者的視野中,踏上了久違了的大陸。毫無疑問,連戰伸出的那雙手,是主動而熱烈的。他的主動上門是有極大勇氣的:敢於拋開一切恩恩怨怨,打破了塵封的堅冰,實現了歷史性地跨越。

自認為是「佔山為王」的「勝利者」、接待一個「藩屬國」下台了的黨魁伸出來的手,胡錦濤表現出居高臨下的傲慢姿態,那雙手是冷冰冰地,伸出來也是象徵性地:既不可能解除對台導彈的瞄準裝置,更不可能廢除《反分裂法》的法律條文;既不會停止對台灣人民的威脅,更不會容忍台灣政權走向國際大舞台。

迴避歷史的握手

半個多世紀前,剛剛打完日軍的國民黨「後院起火」:遭遇毛澤東領導的草寇沉重打擊,兩黨的黨魁蔣介石與毛澤東在中國大陸上演了一場血流成河、哀鴻遍野的銷煙戰火;一個合法政權敗走台灣。毛澤東「佔山為王」。儘量將國民黨趕到了台灣,但毛澤東做夢都想打到台灣去,將蔣介石生吞活撥,不遺餘力地發動全國輿論工具咒罵了二十多年。

被扭曲了的國民心中,只要提到國民黨,那就與「反動派」緊密相聯;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教科書上,國民黨都與「不抗日」、「腐敗獨裁」相提並論。現在連戰的突然而至,胡錦濤是否敢於肯定國民黨的真正歷史作用?是否敢於改寫教科書上被歪曲地真相?顯然不可能!中共在現有的體制下,不可能公正地對待國民黨的真正歷史作用,胡錦濤只有用迴避歷史的辦法與連戰敷衍地握手。

被「逼」出來的握手

從2000年開始,台灣政治步入民主化的軌道,2000年和20004年的兩次民主大選,泛綠的民進黨險勝,泛藍的國民黨兩次敗北。這種偉大的嚐試促進了東方的文明進程,起到了里程碑地進步作用;從國民黨來講,政權地失落,更引起他們地反思,在痛定思痛之後,選擇了「親大陸」政策,於是才有主張「九二共識」、「不獨不武30至50年」等理論地出現。其目的是為國民黨下次大選重朔形象,再展雄風。

胡錦濤向連戰學甚麼?

不可否認,連戰是一位失利的黨魁,是一位失去權力的國民黨元首。但是,正是國民黨在二十世紀末對異議的寬容態度,才有民進黨的「脫穎而出」,國民黨敢於面對民主潮流的趨勢,敢於正視失敗。2000年大選失敗後沒有動用槍桿子,2004年大選失敗後仍然採取理智的方法承認了大選失敗,這表明國民黨的發展進步、包空與理智。這對半個多世紀以來實行專制與獨裁的中共當權者來說,站在連戰先生面前應該自慚形穢,無地自容。

4月29日,連戰與胡錦濤會晤,胡錦濤應該向連戰先生學一學黨派和平角逐的真正意義,學一學民主選舉制度的內涵;學一學二十世紀末國民黨對異已的寬容態度;學一學敢於成為在野黨的勇氣和所扮演的角色。只有這樣,中共高規格接待連戰先生才具實際意義,如果視連戰的訪問是向中共「低頭」,是向中共黨魁的「討好」,那就大錯特錯了。

「握」的不是中共之手,「握」的是人民之手

連戰到訪的第一站南京,民眾表現出異乎尋常地熱烈。從民眾的狂熱與激烈可以看出,民眾是對新的政治制度地一種期盼,是對民主理念地一種渴求。在中國大陸一黨專政的今天,腐敗盛行、貧富懸殊、民眾苦不堪言;人民對現體製表現出極大地厭惡和憤慨,連戰先生地到來,大陸民眾有一種「國民黨又回來了」的期盼感。

應該這樣認為:連戰的到來不是「親」中共,而是「親」中國人民;吸引他前來的不是現政權,而是神州大地;他握的不是中共之手,他握的是人民的手,他是走到了中國人民中間來了。

2005年4月28日

大紀元首發(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