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清代妃嬪展 掀開後宮神秘面紗

【大紀元5月30日訊】對於「六宮粉黛」、「後宮佳麗」的宮廷妃嬪們的生活,由於高高的宮墻所隔,人們一直很好奇。近日在故宮東路永和宮展出的《清代妃嬪展》揭開了這一神祕面紗,展覽首次將妃嬪的生活公諸於衆,其中「禦藥房」和一些與妃嬪有關的祕方,以及皇后,嬪、妃的不同生活待遇特別引人注目。

據北京晨報05月30日報道,永和宮舉辦的清代妃嬪生活展分爲秀女遴選、冊封制度、日常用度、養生保健、休閑生活、珠翠華服以及瑾妃生活原狀展等幾大部分。此次展覽將成爲故宮的一個常規性展覽,但針對妃嬪生活爲主題,這在故宮歷史上卻是首次,值得人們關注的是——作爲清代醫藥重地「禦藥房」的一些和妃嬪有關的祕方也首次公開亮相。

秀女遴選,落選者方可嫁人

秀女遴選,是清代後妃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清代的秀女挑選,由戶部主持,每三年選閱一次。爲保持旗人的純正血統,僅從滿蒙漢八旗女子中擇取,爲確保皇帝對「秀女」的充分占有,凡芳齡13歲至17歲未婚旗女必須經過選閱。被選中的在戶部記名爲秀女,備爲皇帝選擇嬪妃或給皇子、親王指婚,只有落選者方可嫁人。待皇帝到了成婚年齡,對記名秀女再進行複選,從中選擇皇后一人,嬪、妃人數不定。

冊封制度,等級深嚴

清代對妃嬪的冊封制度,有著極爲嚴格的等級規定,清代後、妃、嬪等級的確定,必須通過頒發「冊」「印」的冊封儀式。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儀式隆重而繁縟;冊封妃、嬪儀式則較爲簡約。「冊」、「印」是後妃名分的代表,其文字由禮部擬定,由工部用黃金(或鍍金)鐫刻。清代冊封制度規定,貴妃以上冊封用金冊、金寶,妃爲金冊、金印,嬪僅有金冊而無印。

名位不同,日常生活大不相同

妃嬪的日常用度,包括宮分、鋪宮。宮分是上自皇太后、下至貴人、常在、答應等人每年按等級所供應的金銀、布匹以及每月、每日所供應的糧肉、菜蔬、副 食等從品種到數量的規定,包括綢緞、貂皮、米麵、炭蠟等項;鋪宮是指皇太后、皇后、妃嬪以及福晉等人宮內所用不同等級的金屬器皿、瓷器、漆器等從品種到數量的規定。在等級森嚴的清宮大內,由於妃嬪的名位不同,在日常用度的數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依其等級而遞減。

宮分是指清宮內、上至太后、下至妃嬪每年按照等級供應的金銀布匹及每月、每日供應的糧油菜蔬、副食等從品種到數量的規定。下面數據分別顯示皇貴妃,貴妃,妃,嬪四個級別所享受的數量差異。豬肉(每日量) 12斤 9.8斤 9斤6.8斤, 小牲口(牛、羊等)每日1隻 每月15隻每月10隻每月10隻 ,白糖(每日量)5兩3兩3兩2兩 ,香油(每日量)8兩6兩6兩5兩5錢 ,茄子(每日量)10個8個8個6個 ,王瓜(每日量)10條8條8條6條 ,宮綢(每年量)兩匹兩匹一匹一匹 ,雲緞(每年量)6匹4匹4匹2匹 ,綿綢(每年量)6匹5匹5匹3匹,錫茶壺(每人量)4把4把4把2把 ,瓷碗(每人量)50件40件30件20件 ,瓷盤(每人量)白裡黃瓷盤4件 黃地綠龍瓷盤4件 黃地綠龍瓷盤2件 藍地黃龍瓷盤2件。

缺少鍛煉 養生長年靠藥劑

久居深宮的妃嬪們由於缺少鍛煉,加上宮廷裡特殊的生活,久居深宮,寂寞孤獨,她們中多數體弱多病,長年以丸藥爲伍,湯劑相伴。清宮的禦藥房珍藏著大量的妃嬪用藥底方及藥材藥具,爲後人瞭解清代後妃們療疾養生提供了翔實的佐證

以四制香附丸爲例,該藥方具有舒肝解鬱療效,配方爲香附1斤 ,(用黃酒、鹽水、童便、陳醋各四兩炒) ,當歸8兩 ,生地6兩 ,酒芍6兩 ,蘄艾3兩 ,丹皮3兩 ,條芩3兩 ,元胡2兩 ,丹參2兩 ,白薇2兩 ,澤瀉2兩 ,  青皮2兩 ,砂仁2兩 ,川芎4兩 ,共爲末水丸 。(鄭重警示 此藥方爲故宮祕藏,僅供科學及歷史研究之用,切勿擅自採用。)

休閑生活及珠翠華服

在故宮展出的展品選出了一部分妃嬪們消磨時光的玩具,它們把妃嬪們的閑情逸趣通過這些文物生動地展現在觀衆面前。

而在「珠翠華服」展覽部分,展現的是妃嬪的各類穿戴首飾,充分體現了流金溢彩、富麗堂皇的皇家氣派。妃嬪的服飾包括袍、褂、裙、氅衣、坎肩以及冠、鈿、扁方、頭簪、流蘇、手 鐲、指甲套、耳墜、戒指、鞋等各種穿戴用物,無一不是珠光寶氣,極盡奢華。

瑾妃生活原狀展,再現歷史

瑾妃生活原狀展位於永和宮後殿的同順齋中,瑾妃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 十月入宮後就一直居住在永和宮後殿的同順齋裡,這裡至今還保留了當年瑾妃生活的原狀,如同順齋西暖閣裡的瑾妃入宮時的龍鳳雙喜喜床,同順齋東暖閣裡瑾妃親 手寫的貼落、對聯等,都向世人展示了這位晚清王妃的生活側影。@(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