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探源

百家姓溯源:竇

姓氏由來

  

竇(dou4)姓有四種來源:

  

1、 上古夏帝太康在位時,荒廢政事,不理民情,沉湎於遊樂田獵,遠去洛水的南面打獵,他的五個弟弟和後絡也跟隨去。這時,有窮國的君主羿由於人們不能忍受太康這種所作所為,就在黃河北岸抵禦太康回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和他們的母親(即後緡),就到洛水轉彎流進黃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見太康回來,他們也被有窮國人發現管制起來了。這時,後緡懷孕臨近產期,就逃出自竇(地穴),奔歸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後,弟中康(一作仲康)繼位;中康死後,子帝相繼位;帝相死後,子少康繼位。大概為了紀念祖上這個歷史事件,少康就給他留居有仍的抒、寵兩個兒子姓竇,世代相傳。

  

2、 古代氐族姓氏,分佈在今陝西、甘肅、四川一帶。《魏志》載有氐王竇茂。

  

3、 少數民族賜改竇氏。《通志.氏族略》載,有鮮卑族賜姓沒鹿回氏、紇豆陵氏,後魏孝文改為竇氏。

  

4、 戰國時魏國有竇公,其後代簡為竇氏。

  

姓氏名人

  

竇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大臣。新莽時,任水波將軍。莽敗,他率軍歸順劉玄。後為鉅鹿太守轉為張掖屬國都尉。劉玄改,他聯合酒泉、張掖、敦煌等五郡,割據河西。被推為五郡大將軍。光武即位,仍歸漢,從破隗囂,封安豐侯,累進大司空。

  

竇憲:字伯度。東漢平陵人,是竇融曾孫,領兵出塞3000餘里,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拜大將軍,總攬大權。和帝既長,憤其驕縱,與中常侍鄭眾等合謀,迫令自殺。

  

竇建德:隋朝漳南人。聚眾起事,據河北諸郡,稱夏王,建號五鳳。隋大業十四年煬帝南遊江都,為字文化及所殺,時王世充在洛陽自稱鄭王,奉越王侗為帝,建德亦奉朝命。世充旋殺侗自稱帝,建德亦稱夏帝。唐武德三年,李世民(秦王)擊世充。建德出兵救世充。四年,戰敗被俘,斬於長安。年48歲。

  

竇鞏:字友封,唐扶風平陵人。竇庠弟。憲宗元和二年進士。袁滋闢為從事及掌書記。入朝拜刑部郎中。元稹觀察浙東,奏為副使後兼御史中丞。平居與人言不出口,時號「囁嚅翁」。工五言詩。與兄竇常、竇牟、竇群、竇庠合有《竇氏聯珠集》。

  

竇燕山:名禹鈞,號燕山。後周漁陽人。在五代後晉時,明瞞暗騙,勢壓貧賤,不講天理良心, 30無子。傳說一夜其父送夢,對燕山說:「你心德不端,惡名張注天曹,日後無子,兼且無壽。速要改惡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燕山醒來將父夢中的話牢記在心,從前之惡,不再敢為,而且廣行方便,家中又設立義館,請明師教訓,幫助家貧子弟讀書。他創辦過40多所義學,官作諫議大夫,由他推薦提拔成名的青年不計其數。一夜又夢見父親說:「你今陰功浩大善名張注天曹,後有5子,齊登科甲,壽添89歲」。此後修身積德,更加慇勤。後來,果然連生儀、嚴、侃、偶、傅五子,由於他教子有方,5子勤奮學習,先後登科。

  

竇儼:字望之,薊州人,宋初史官。有文才,歷任晉、漢、周各代史官。宋初任禮部侍郎,凡祀事樂章、宗廟謚號,多由他撰定。人稱「才俊」。

  

竇默:字子聲,廣平人,元代醫學家。曾任翰林侍講學士,晚年加至昭文館大學士。@(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