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玉潔冰清玉器收藏展

【大紀元5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白宜芳報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即發現並使用玉石,作為日常生活中的飾品與器物,隨著歷史的演化過程,「玉石」逐漸化成權力、地位、財富、禮祭天地…等象徵,含藏著古人對宇宙生命無窮盡的理想追求和精神昇華。

古往今來,中國人擅將一切美好的東西以「玉」喻之,例如:玉潔冰清、心清似玉…等,這種人格最崇高的禮讚,具體表現在漢民族萬年玉器文化上。

民間收藏家林美英女士(陳太太),窮半生之精力,節衣縮食、孜孜不倦的摸索、研究與收藏、多年來蒐集歷代玉器文物竟達千件以上!4月29日起,陳氏夫婦假台灣台北歷史博物館書畫長廊,精選120件作品公開成果,包括玉璧、玉璜、玉珮、方印、巧雕、扳指、帶鉤、烟壺、串飾…等,開幕當天吸引了大量人潮,文騷雅仕駐足凝神觀賞,一股來自民間力量的保存和發揚,正受到多方的肯定與重視!

林美英女士接受本報採訪,她坦誠的說,她蒐到的玉器全都在台灣買的,她從未去過中國大陸,她只是比較幸運,因結交了許多生命中的貴人,為她指點迷津、拋磚引玉,人生得到良善的啟迪,同時她也喜歡送「玉」給別人,增進友誼高尚的情懷。

「在時空交錯更替間拾遺

恍若李白醉月獨白呢喃」

林女士形容自己蒐玉的情形―有很多是不小心、意外撿到!過程看似辛酸,但機緣特好、呢喃喜樂自在她心裡,很接近〝無求而自得〞的境界,她說有一回,玉雕裡的「羅漢」還考驗她、戲弄她,美英半夜夢裡看到玉羅漢活靈活現在耍寶,羅漢竟然一大把又一大把的玉璧、玉琢當起玩具來,一個一個拋空投射,大玩套圈圈遊戲,美英看傻了眼!急忙俯身快快拾起收回,嚇出了一身冷汗!醒來時她趕緊跑到玉櫃裡檢查,看看所有的玉器是否依然安在?

道家思想談到,任何一件物品都有生命,也都是活的!陳芳勳、林美英夫婦收藏玉三十年,玉石早已成為生命中重要的質素與情操,中國儒家思想認為君子「比德如玉」,觀玉衍義成「忠、義、禮、樂、道」―玉佩光潔溫潤,謂之「義」;佩掛整齊有序,謂之「禮」;擊聲清越優美,謂之「樂」;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謂之「忠」;人人珍愛,謂之「道」。 凡此種種美德,中國人〝佩玉〞以潔身明志,進而陶冶性情,培養民族情操、認識中華文明,此展頗適合闔家前往觀賞,親子互動教育,很有中國品味唷!

玉潔冰清―陳芳勳 林美英夫婦玉器收藏展

2005年4月29日〜6月5日

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展廳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