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油價配額及匯率影響 台紡織受挑戰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戴海茜台北八日電)國際石油價格仍維持高檔、中國大陸為維持穩定經濟成長持續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全面取消,中國大陸的紡織品因此而大舉入侵全球紡織品進口市場,影響台灣紡織品的出口空間,加上新台幣升值等問題,將使第2季紡織業面臨相當大挑戰。

2004年台灣紡織業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52.3億美元,與2003年相比成長8.3%,其中出口額為125.4億美元,成長6.5%,進口額則為26.9億美元。總體而言,2004年台灣紡織品的外銷值排名全球第6位,仍是全球最主要的紡織品出口國家之一。

2004年台灣紡織品的出口,在成衣業方面,由於受到成衣廠進行全球生產佈局策略的影響,成衣產品的出口量仍呈現持續萎縮的現像;中游織布產品方面,由於品質穩定、交貨期快與差異化產品數量逐漸增多,以及全球景氣回升的影響,出現成長;至於上遊人造纖維及加工絲產品因為受到上游石化原料價格攀升的影響,以及下游消費市場的需求不斷,為2004年紡織產業製程中表現最佳者。

今年隨著國際石油價格高漲,利率的調升,以及預期中國大陸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國內外經濟機構對於今年台灣經濟展望的看法逐漸趨於保守,一向以出口為主要成長動能的台灣免不了受到波及。

紡織綜合研究所指出,全球紡織品貿易量因配額限制取消後大幅增加,紡織品價格也會往下調整。根據2004年9月份WTO的研究報告顯示,紡織品配額取消後,中國大陸與印度將獨佔全球 80%的市場,其中中國大陸紡織品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預估3年內將提升至50%,可以預期中國大陸紡織品的出口量可以再有2倍的成長空間。而剩餘的20%全球市場佔有率將由印尼、泰國及巴基斯坦等具有低成本競爭力的國家所佔有。

從美國紡織品團體協進會(NCTO)統計資料,中國大陸出口的長褲、襯衫、內衣及其他成衣平均價格,比較美國產品低76%,亦較其他出口國的同類產品價格低58%,由此可預見,未來全球紡織品與成衣市場中,中國大陸的紡織品與成衣將因低價競爭優勢持續大量湧入各國紡織品消費市場中。

全球紡品配額的取消不僅僅是對低生產成本的中國大陸紡織品輸美市場有所助益,另一方面對具備成熟生產技術優勢的台灣中、小型成衣廠商,雖然可能因為在開放市場初期,相較於大型企業,容易受限於規模經濟的影響,在市場通路結構方面,不論是購料抑或是爭取訂單來源時,不容易向大型企業般的獲得較佳的成本競爭優勢,也因此一向以中、小企業體為主要產業結構的台灣成衣產業,至今年前3月止,台灣成衣產品的出口值為2.4億美元,較2004年的3億美元衰退25%。

反而是一些龍頭成衣廠商原本即擁有穩定的訂單來源,加諸輸美市場的開放,更擴大其訂單的銷售量,唯不可避免的是產品單價呈現明顯下滑的趨勢,但是第1季的營收是出現成長的趨勢,惟獲利則遭到壓縮,對於第2季,雖然出貨量持續增加,但毛利卻無法同時走高。

此外,新台幣升值的問題也是業者所擔憂,若是新台幣持續升值,必定侵蝕台灣下游成衣業者的獲利空間,迫使成衣業者為降低原料成本,將考慮增加或轉移至工資低廉的國家。

而去年出口表現較佳的上遊人造纖維及加工絲產品,自2003年底以來,全球最主要的化纖原料EG(乙二醇)和CPL(己內醯安),受到原油價格上漲以及下游纖維和塑膠業的景氣需求攀升影響,價格持續高漲。

根據預估,2008年全球人造纖維的生產量將擴大至3800萬公噸,但是亞洲地區的生產量即有3140萬公噸,占全球人造纖維生產量的83%,換言之,未來5年內亞洲地區將成為全球人造纖維最主要的生產集中地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