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學者:促產條例租稅減免經濟效益可觀

【大紀元6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一日電)台政府推動財稅改革,針對高科技產業「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如何修正受矚目,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王健全表示,近十餘年,促產條例租稅減免經濟效益相當可觀,約使國內生產毛額 (GDP)增加新台幣2905億元。

王健全近期在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出版的「全球台商E 焦點」電子報中,分析《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實施效益。他表示,最近財政部為租稅公平,頻頻對產業稅制改革提出想法,其中高科技產業享受最多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變革最引起各界關注。

促產條例主要是透過租稅減免、開發基金設置及運用、技術輔導,以及工業區設置等政策措施來協助廠商升級、產業轉型。

王健全指出,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總體模型實證分析顯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實施十餘年以來,租稅減免經濟效益相當可觀;約使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2905億元,約佔當年 GDP的2.9%,帶動就業增加8.11萬人。

在研究發展、自動化及五年免稅部分,對 GDP增加也超過100億元、就業人數增加超過1萬人。

分析產業結構及創造就業數據,王健全認為,十多年來,台灣高科技產品占工業產品比重由1991年的38.04%,上升至2003年57.99%。高科技產品占總出口比重也由1991年36.26%,提升至2003年57.13%。

電子資訊業每人產值由1991年的44萬元 (製造業平均為69萬元)提高至2000年的113萬元(製造業為105萬元)與2003年的134萬元(製造業為117萬元)。

王健全表示,觀察上述數據,顯示台灣產業已由勞力、資本密集轉為科技密集產業結構,不管在製造業或電子資訊業上,就業人口與產值也有顯著提升,達成當初「促進產業升級,健全經濟發展」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