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璀燦

紐約歷史學會舉辦特展 回顧黑奴滄桑史

只有認真的看待歷史並且從中有所領悟才能洗刷恥辱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四日專電)黑奴的滄桑可能是紐約歷史最陰暗卻鮮有人知的一面。這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曾經是除了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之外黑奴人口最多的美國城市。紐約歷史學會決定舉辦特展,揭開歷史的黑幕。

紐約歷史學會於六月十四日邀請了多位歷史學者向媒體說明舉辦特展的原委。學會主席路易斯.米若博士指出,這項特展應該可以讓民眾了解到奴隸制度對於紐約過去及目前發展的意義。學會希望能藉此教育紐約人和他們的下一代,認真的看待歷史,能夠有所省悟。

從早期荷蘭人及英國人在北美洲殖民時代,一直到一八二七年紐約宣佈廢除奴隸制度,有兩百年的時間,紐約人一直役使著廣大的黑奴人口。當時黑奴的人數佔紐約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有百分之四十的家庭都蓄有黑奴。如今在紐約市的許多地標,包括著名的 TrinityChurch、第一棟市政廳建築及華爾街舊址圍牆都是黑奴苦力所建。

雖然在南北戰爭前三十年紐約就宣告解放黑奴,這個港口城市在十七世紀初葉曾是轉口及販賣黑奴的中心之一。紐約歷史學會由許多學術單位收集了各種歷史文物,包括書信、海報、報紙、工藝品及書籍、圖片和文件,以多媒體呈現,說故事的方式,詳述黑奴的血淚。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詹姆士.赫頓指出,認識這段歷史對紐約人意義重大,奴隸制度是美國歷史上主要的事件,不能只被視為歷史的側軌。美國的非洲裔人口多半都背負著歷史的包袱,可是,在講究民主平權的今日美國社會,黑人祖先經歷的滄桑卻被埋沒在緘默中。

他認為,這項揭發黑奴血淚的展覽對全世界的人都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因為今天在世界各地估計有兩千七百萬人仍因為經濟理由或是戰亂而淪於被役使的次等人。這些人也承受當年美國黑奴被物化的命運。

休斯頓大學教授史提夫.明茲認為,美國社會也許認為回顧奴隸制度是件難堪的事,事實上,只有認真的看待歷史並且從中有所領悟,才能洗刷恥辱。紐約已經成為美國黑人文化的重鎮,更應該有勇氣正視黑人掙扎奮鬥一路走來的艱辛。

紐約歷史學會希望這項從今年十月起為期十八個月的特展能提供紐約市的學童深刻的歷史教育,更期盼人們在認識紐約時也不要忽略了這個重要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