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全球油價大動 中國承受高能耗之痛

【大紀元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綜合報導)全球油價在本週創出每桶近60美元的22年來的新高後,受美國原油商業庫存微量減少的消息影響,油價下跌3%,凸顯當前全球石油體系對供求因素的異常敏感。在此背景下的中海油對美國聯合石油公司185億美元的競購,則體現了高能耗經濟增長模式對中國能源安全的威脅。

全球油價跳動

  

儘管石油輸出國組織本月15日決定從7月1日起該組織原油日產限額從目前的2750萬桶提高到2800萬桶,本週一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基準石油期貨價格卻創出了每桶59.52美元的22年來的新高價。

  

市場分析師表示,快速增長的石油需求使全球石油行業的供應能力接近飽和,是導致球全球油價飆升的主要原因。據石油行業數據年報《BP Statistical Review》顯示,2004年全球每日平均消耗石油比上年增加了250萬桶,這是1976年以來石油消費量最大的增長,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增長來自中國。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和預期,中國今年的石油日需求量預計將從去年的643萬桶增至689萬桶。

  

對於全球油價的長期走勢,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隨著石油市場需求弱化、供應增強,石油高價將很快崩潰;而國際石油衍生品交易領域中的另一家巨頭高盛公司則認為全球油市已進入一個「超級牛市」階段,油價可能像上世紀70年代一樣最高升至每桶105美元。

  

本週三美國能源情報署公佈上週美國原油商業庫存下降160萬桶,至3.274億桶。這不足0.5%的庫存下降,引發市場油價下跌3%至每桶58.09美元,凸顯當前全球石油體系對供求因素的異常敏感。

中海油巨資競購聯合石油

  

本週三,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宣佈以高出對手雪佛龍公司(Chevron Corp.)19億美元的價格競購美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對這項總額高達185億美元的收購,市場分析師普遍擔心2003年底市值只有215億美元、現金資源16億美元的中海油將為此揹負幾十億美元的沉重債務。

  

優尼科是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截至2003年底,其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共計17.6億桶油當量(石油占38%),其中50%位於遠東。2004年底,優尼科價值約為110億美元,淨負債26.8億美元。由於連年虧損,並曾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優尼科處在一個非賣不可的境地。

  

儘管沒有透露收購資金的籌措渠道,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具有中國國有控股背景的中海油將回從中國政府得到貸款,以實施北京「走出去」的能源戰略。17日,美國眾議院共和黨眾議員理查德.龐博和鄧肯.亨特致信布什總統表示:「像中海油這樣的國有公司可以從中國的國庫裡獲得幫助,這是在自由市場理經營的公司無法做得到的。」

  

高能耗威脅中國能源安全

  

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江澤民時代以單純追求GDP(國內生產總值)為中心。據2004年3月3日新華社消息,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說,中國的GDP數字裡有相當一部份是靠犧牲後代的機會獲得的。2003年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不到4%,對原煤、鋼材、水泥等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卻佔到全球總量的1/3左右。

  

2004年國內原油進口量達到1.2億噸,社會全年原油消費量不低於2.9億噸。中國的石油供給問題上升到國家石油安全的高度。由於世界油氣資源的爭奪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分割局勢基本確定,中國石油企業提高海外油氣生產能力的絕對值非常小。而中國公司試圖獲得大而新的石油資源計劃,多以失敗告終。2003年,中石化和中海油以超過12億美元做價,聯手競購裡海的大規模油田,被西方大型石油公司,以優先購買權擋回。

  

目前中國石油企業主要集中在西非及北非、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南美及墨西哥地區、南亞及東亞地區爭奪油氣資源。上述相當多地方,或因開發價值小或因處於戰亂,西方大型油企很少涉足。例如,為在戰亂不斷的蘇丹獲得每日約12萬桶的原油,中國的石油企業在油井四周架起機槍開採。

  

2000年中國萬元GDP能源消耗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日本的9.7倍。改革開放25年來,經濟增長了6倍,資源的消耗增長了幾十倍。海外中國問題專家指出,中共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政策,給中國能源安全帶來了長久之痛。 ◇(http://www.dajiyuan.com)